????5月3日,河南油田采油二廠會議室大屏幕上,一塊玉米粒般大小的鐵屑吸引了在場所有人的目光。
????這塊鐵屑在陳玉華老師傅腿里呆了30多年,直到前年因為崴腳拍片才被發現。在這塊鐵屑背后,究竟有怎樣的故事?
????這天下午,為慶?!拔逅摹鼻嗄旯?,采油二廠團委舉辦“弘揚優良傳統、凝聚青年力量”故事會,邀請兩位“老石油”為青年講故事。他們一位是72歲的老勞模陳玉華,一位是油田老領導、84歲高齡的李光明。他們為青年們講述了油田會戰初期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我們那時候,每打一口新井,就要搬一次家。到了新地方,我們要蓋住房、值班房、發電房和鍋爐房。我們把鋼絲繩砸成一截截的,用來固定住房骨架。在砸鋼絲繩的時候,有異物崩起導致腿部流血,我就找衛生員包扎。衛生員用鑷子在傷口內沒找到異物,就包好傷口,我又上井干活了?!?/span>
????“十幾里的上井路,我們每天全靠兩條腿走。干活累了,沒有宿舍休息,我只好靠著墳頭歇一歇。那時的設備簡單,干活全是人拉肩扛。有的人強忍病痛,拄拐上井。雙井作業時人手不夠,家屬就來義務看井場?!?/span>
????在兩個小時的講述中,兩位老人用一個個鮮活的故事把現場的青年帶到了“以天為被以地為席”的情景中。
????兩位老人與現場青年進行互動。有的青年表示,聽了老前輩的故事,心潮澎湃。李光明老人鼓勵青年要創新、創新、再創新。他說,創新是一個民族發展不竭的動力。如今,油田生產經營遭遇“寒冬期”,新一代石油人要站在“老石油”肩上,把“金點子”變成行動,成為油田發展的動力源。
????來自古城采油管理區的青年李璇有感而發:“老一輩石油人勇于擔當、無私奉獻、戰天斗地的精神,正是我們年輕一代缺失的。我們不能忘記感恩,不能忘記今天的優越條件是老前輩一點一滴干出來的?,F在,我們青年應該把‘老石油’的精神找回來,真正做到轉觀念、正作風、負責任、創效益,接過油田發展的重擔。我們要帶著老一輩石油人的囑咐和希望,重新出發,戰勝‘寒冬’?!?span style="FONT-FAMILY: 宋體; FONT-SIZE: 14pt">(楊建英?黃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