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經濟對煤炭的刺激開始變弱
據了解,今年1-8月,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同比增長2.2%,我國基礎設施建設增幅保持高位,尤其是各地方政府資金比較寬裕。但截止到今年8月,基礎設施投資額明顯回落,開工明顯走弱,判斷2017年經濟基本面前高后穩可能性較大。
新能源對煤炭的替代作用開始發揮
根據了解,1-8月,全國基建新增發電生產能力8167萬千瓦,比上年同期多投產1314萬千瓦。其中:水電782萬千瓦、火電2589萬千瓦、核電109萬千瓦、風電859萬千瓦、太陽能發電3828萬千瓦(累計同比增長75.7%),水電、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分別比上年同期多投產52、117和1649萬千瓦,火電和核電分別比上年同期少投產286和218萬千瓦。
鋼鐵進入淡季
未來幾個月環保督查、防治霧霾將壓低鋼鐵、焦炭行業開工率,冬季也是建筑施工淡季,鋼鐵、焦炭生產勢必環比走低。前期煉焦煤需求保持旺盛,主要原因是鋼鐵企業針對即將到來的冬季限產而提早開路馬力生產以補、備庫存,從粗鋼旬報數據看,目前鋼鐵生產最高峰已過(圖14),8月下旬和9月上旬平均產量比8月中旬下降3.1%,可見鋼鐵、焦炭生產規模已經越過峰值、開始回落,煉焦煤需求也將隨之有所回落,與動力煤會出現冬季耗煤旺季不同,煉焦煤將因環保、治霾和冬季建筑施工淡季而進入需求淡季,而且,由于前期補、備庫存引致的階段性高峰,后期環比回落幅度可能會明顯大于往年。
氣候因素影響
目前馬上進入供暖季節,雖然受到其它能源影響,動力煤需求環比是下降,但相比現在的供應緊張,季節性回升可能性極大,只是幅度不被看好。10月份動力煤、煉焦煤雙雙下調,主要是一方面煤價漲到了“天花板”,也剛好煤炭需求處于淡季水平。但是目前煤企庫存偏低無法更改、局部地區資源緊張,尤其是北方地區,在大秦線檢修以及冬儲煤前夕,電廠補庫存心切,沿海六大電廠庫存在10月中旬又降低到三位數。11、12月份進入冬季儲煤、耗煤旺季,如果今冬氣溫偏低,則氣候因素將再次成為煤炭需求的加量因素。
因此,今年冬季煤炭消費不及往年,尤其是鋼鐵的生產回落較大,且環保制裁影響,零散消耗大幅度減少。但綜合以上因素來看,受到供應緊缺,運力不足的影響,煤炭下調難度也十分有限。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