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環保總局12日公布,2006年全國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學需氧量分別比2005年增長1.8%和1.2%。增幅與上年相比,分別回落了11.3和4.4個百分點。
“十五”期間環保指標沒有完成,“環保欠賬”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2006年對我國的環保事業來說,是形勢更為嚴峻的一年。單位GDP能耗降低4%和主要污染物減排2%的目標沒有完成,不降反升。
但是,有兩組數據也讓專家們感到欣慰:建成電廠脫硫能力1.04億千瓦,而前10年電廠脫硫能力建設總和為4600多萬千瓦,首次實現當年新增脫硫裝機容量超過新增發電裝機容量;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全國新建成城市污水處理廠283座,城鎮污水處理率由52%提高到56%以上。
專家認為,經濟增長方式仍然粗放、產業結構調整進展緩慢、GDP增速高于預期目標、環保投入不足、環境執法監管不力等等,是造成2006年主要污染物不降反升的主要原因。
“盡管遭遇‘不降反升’,但‘十一五’期間減排10%的目標絕不動搖,也絕不能動搖。”環保總局局長周生賢說,要本著對國家和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本著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通過六大舉措,千方百計完成2007年的減排任務。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全國主要污染物減排2%,作為2007年經濟工作的一個重要目標。周生賢透露,從今年起,將每半年公布一次全國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情況,接受社會和輿論的監督。同時,環保總局將把強化政府責任作為實現污染減排目標的關鍵環節,建立層層落實的減排責任制,從6個方面入手確保減排任務的完成。
一是抓緊建立和完善科學的減排指標體系、準確的減排監測體系和嚴格的減排考核體系,進一步完善統計制度,準確掌握老污染削減和新污染增加動態,落實減排責任。
二是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新上建設項目不允許突破總量控制指標。
三是強化重點治污工程建設和運營監管,切實發揮污染治理效益。2006年中央財政已經安排的180個水污染治理建設項目,要在2007年投入運行,確保2007年實現新增7000萬千瓦電廠煙氣脫硫裝機容量,同時推進鋼鐵企業燒結機頭煙氣脫硫示范工程的建設。
四是繼續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堅決淘汰污染嚴重的落后生產工藝裝置、生產能力和產品。2007年年底前關閉造紙行業年產3.4萬噸以下的草漿生產裝置,以及仍在使用的年產1.7萬噸以下的化學制漿生產線。
五是著力消除大江大河沿岸威脅飲水安全的污染隱患,集中整治工業園區環境違法和涉鉛、造紙企業環境違法問題。
六是配合做好環境立法工作,推動出臺有利于污染減排的法規和政策。
專家分析認為,經過“十一五”頭兩年的努力,可以將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穩定在2005年的水平,“十一五”后三年將會逐步下降。
“十五”期間環保指標沒有完成,“環保欠賬”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2006年對我國的環保事業來說,是形勢更為嚴峻的一年。單位GDP能耗降低4%和主要污染物減排2%的目標沒有完成,不降反升。
但是,有兩組數據也讓專家們感到欣慰:建成電廠脫硫能力1.04億千瓦,而前10年電廠脫硫能力建設總和為4600多萬千瓦,首次實現當年新增脫硫裝機容量超過新增發電裝機容量;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全國新建成城市污水處理廠283座,城鎮污水處理率由52%提高到56%以上。
專家認為,經濟增長方式仍然粗放、產業結構調整進展緩慢、GDP增速高于預期目標、環保投入不足、環境執法監管不力等等,是造成2006年主要污染物不降反升的主要原因。
“盡管遭遇‘不降反升’,但‘十一五’期間減排10%的目標絕不動搖,也絕不能動搖。”環保總局局長周生賢說,要本著對國家和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本著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通過六大舉措,千方百計完成2007年的減排任務。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全國主要污染物減排2%,作為2007年經濟工作的一個重要目標。周生賢透露,從今年起,將每半年公布一次全國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情況,接受社會和輿論的監督。同時,環保總局將把強化政府責任作為實現污染減排目標的關鍵環節,建立層層落實的減排責任制,從6個方面入手確保減排任務的完成。
一是抓緊建立和完善科學的減排指標體系、準確的減排監測體系和嚴格的減排考核體系,進一步完善統計制度,準確掌握老污染削減和新污染增加動態,落實減排責任。
二是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新上建設項目不允許突破總量控制指標。
三是強化重點治污工程建設和運營監管,切實發揮污染治理效益。2006年中央財政已經安排的180個水污染治理建設項目,要在2007年投入運行,確保2007年實現新增7000萬千瓦電廠煙氣脫硫裝機容量,同時推進鋼鐵企業燒結機頭煙氣脫硫示范工程的建設。
四是繼續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堅決淘汰污染嚴重的落后生產工藝裝置、生產能力和產品。2007年年底前關閉造紙行業年產3.4萬噸以下的草漿生產裝置,以及仍在使用的年產1.7萬噸以下的化學制漿生產線。
五是著力消除大江大河沿岸威脅飲水安全的污染隱患,集中整治工業園區環境違法和涉鉛、造紙企業環境違法問題。
六是配合做好環境立法工作,推動出臺有利于污染減排的法規和政策。
專家分析認為,經過“十一五”頭兩年的努力,可以將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穩定在2005年的水平,“十一五”后三年將會逐步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