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鈦白粉生產主要為硫酸法,氯化法是近年才引入的審查方式。硫酸法的主要原料為鈦精礦和濃硫酸,按照生產經驗,每噸鈦白粉需要消耗2.3噸左右的鈦精礦(>46%)和4噸硫酸。
氯化法相對于硫酸法特點是產品質量和自動化程度更高。目前國內大部分產能是硫酸法制備,2016年氯化法產能僅有10萬噸,占比低于行業產能的4%,并且每年需要從海外進口20噸左右的氯化法鈦白粉滿足國內需求;而國際巨頭大部分使用氯化法。國家目前大力支持企業發展氯化法,2005年就將氯化法鈦白粉列為《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的鼓勵類項目,而早在同時對硫酸法擴產則有部分限制。
國內氯化法工藝未能推廣開來表面上看是國際巨頭壟斷技術和裝備,深層次涉及經濟性問題。氯化法需要鈦含量90%以上的的富鈦料為原料,而我國巖礦多,高品位的砂鈦少,導致氯化法的原料成本遠高于硫酸法;其次氯化法生產的廢渣如三氯化鐵毒性大,一般只能拋棄到深海或深埋,潛在的環保成本并不低于硫酸法,如果原料是純度較低的鈦鐵礦的話污染則更重—鈦白粉巨頭杜邦早在2002年就計劃在國內投資氯化法投產。但因為環保長期擱淺;我們再考慮中國多煤、人力成本低、企業資本實力不足等特點,氯化法的成本劣勢就更加明顯;此外,只能生產金紅石型鈦白粉,無法像硫酸法那樣金紅石型與銳鈦型兼顧,市場空間更小。因此盡管氯化法產品質量更佳,但經濟性決定了氯化法易在海外推廣,在國內則發展受限。
從目前國內鈦白粉進出口的價差逐步縮短來看,國內生產企業的成本優勢正在逐步縮小。國內企業若想與全球巨頭競爭,則必須有充足的海外鈦礦資源儲備,或者有足夠的鈦精礦資源議價能力,同時兼有氯化法的生產技術。目前國內鈦白粉企業中龍蟒佰利公司同時滿足這幾個條件。公司現有6萬噸氯化法產能,新增20萬噸氯化法產能將在2018年末投產,未來3-5年內將專注做大做強氯化法業務,且聘用Bruce Griffin、Julie Reid等海外高管,在美國建立倉位,鈦白粉業務國際化的戰略意圖明確。
2018年1月13日龍蟒佰利發布公告,其公司控股子公司河南佰利聯新材料有限公司擬在現有一期氯化法鈦白粉生產廠區內,利用預留場地建設20萬噸/年氯化法鈦白項目,項目總建設期為2年,總投資估算為18.1159億元。20萬噸/年氯化法鈦白粉項目的建設,對提高公司鈦白粉生產工藝和鈦白粉產品質量水平具有積極效應,能夠促進鈦產業的科技進步,加快公司戰略目標的實現。
龍蟒佰利現有6萬噸氯化法產能,20萬噸/年氯化法鈦白粉項目也將于2018年末投產,再加上新公告的20萬噸產能。2020年龍蟒佰利將擁有46萬噸氯化法鈦白粉產能,將徹底改變鈦白粉以硫酸法生產為主的格局。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