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慶陽石化300萬噸級搬遷改造集中加工項目環境影響后評價專家審查會在北京召開。項目順利通過專家技術審查,標志著中國石油首個環境影響后評價工業項目正式完成。
環境影響后評價是國家環境管理制度改革的重大措施和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的重要手段,已被列入《建設項目環境保護條例》。通過開展環境影響后評價,企業能夠有效落實環保主體責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針對項目長期運行產生的持久性、累積性環境影響,實施有效的改進措施,持續提高環保水平。
慶陽石化是我國首批開展后評價工作的企業,其300萬噸級搬遷改造集中加工項目環境影響后評價是生態環境部首批14個試點項目之一,對行業具有積極示范借鑒意義。后評價由生態環境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和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承擔,重點內容包括核查項目污染源、評估各項環境保護措施的有效可靠性、分析項目所在區域環境質量變化情況、驗證項目運行環境影響;對發現的環保問題提出補救措施和解決方案,為企業運行、發展和環境監管提供科學依據。
后評價報告認為,該項目投產以來運行平穩,污染防治、生態保護、環境風險防控與應急、環境管理與監測措施,運轉良好、有效可靠,滿足國家和地方環保要求。慶陽市環保局負責人表示,后評價讓社會各界如實了解慶陽石化項目對周圍環境的影響,讓政府和居民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下一步,集團公司將加強后評價工作推廣和成果應用,加快形成基于后評價的環保管理手段和長效機制,對部分煉化和管道項目進行后評價,不斷加大與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溝通力度,按照生態文明建設要求促進企業環保升級與綠色發展。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