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屆中國國際煤炭大會給出諸多參考答案
“未來煤炭行業要想實現更好發展,要在煤炭行業內部實行實質性聯營,從法律上保障煤電中長期合同。”在4月10日至11日召開的第十六屆中國國際煤炭大會上,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田會在談及我國煤炭高質量發展時如是說。
此次大會由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國際交流合作中心和英國國際煤炭會議公司共同主辦,主題為“新時代煤炭產業發展”,以全球及中國能源市場發展趨勢等為主要內容,新設“動力煤專場”。
要實現“一個目標,五個轉變”
“近期有支撐,中期有困難,長期有希望。”談及我國煤炭行業未來發展形勢,田會如是說。近期有支撐的原因是宏觀經濟向好拉動需求,去產能抑制了產量釋放,煤炭出現結構性短缺,但最近已逐漸趨于緩和,已經完全進入市場經濟。從中期看,“只要完全進入市場,供給一定大于需求,其半周期在5年左右,全周期在10年左右”。從長期看,我國經濟總量及增長速度決定了對能源總量的需求,由于“富煤貧油少氣”的能源賦存條件和煤炭的可潔凈利用性、經濟性以及確保能源安全的需要,在我國,煤炭的基礎能源地位在相當長時間內仍將難以被其他能源取代。
在此背景下,煤炭行業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就是要順應世界能源變革趨勢,立足我國資源稟賦現狀,堅定主體能源的自信和擔當,緊緊圍繞‘一個目標’,積極推動‘五個轉變’。”國家能源集團黨組副書記、總經理,中國工程院院士凌文在會上指出。“一個目標”,即實現煤炭清潔高效利用。“五個轉變”,即在發展目標上,由速度導向向質量效益導向轉變;在發展動力上,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在發展方式上,推動整個產業鏈向綠色低碳轉變;在發展路徑上,由規模性擴張向結構性升級轉變;在發展布局上,積極響應國家戰略,面向全球布局,提升國際化水平。
提高煤炭供應體系質量和效率
到2020年,中國能源結構將更趨合理。“中國目前的國內策略是,讓少數省份實現集中生產。”彭博智能亞太區煤炭行業分析師Michelle Leung表示,中國正在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接近以下目標:產能1億噸以上的礦企10家,產能5000萬噸以上的礦企15家,國有企業數量從100家減少到40家。
中國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牛建華認為,當前世界能源供給格局正在經歷深度調整,中國能源供給格局也在加速轉型。隨著改革不斷深入,煤炭供應體系質量和效率將不斷提高。
能源供給格局的調整對中國鐵路運輸提出了更高要求。截至2017年底,中國煤炭的鐵路運輸量占中國煤炭運輸總量的62%。
中國鐵路總公司貨運部負責人表示,將加快鐵路建設,構建大能力運輸網。到2020年,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5萬公里左右,為北煤南運、西煤東運提供重要通道。
推進煤炭和電力協同發展
“實現煤炭轉型發展是中國能源轉型發展的立足點和首要任務,當前乃至二三十年內煤電仍是提供電力、電量的主體。”中電聯專職副理事長王志軒表示,未來我國煤電發展的重要任務是,加大因地制宜實施改造的力度,將煤電逐步變為提供可靠容量與電量的靈活性調節型電源。
據統計,2017年,全國發電量為6.42萬億千瓦時,其中煤電占64.5%。“我們要根據國情算好煤電這筆賬,目前我國電力在終端能源的消費比重已和發達國家持平,還會增加。”王志軒說,“要考慮新能源發電的基礎設施和價格問題,不能完全照搬發達國家的發展模式。”
當下,制約我國煤電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碳減排,需要不斷提高能源轉化效率,降低煤電碳排放強度。至于常規大氣污染物排放,仍要注重針對性與協調性,因地制宜選擇技術路線。
王志軒表示,要協調好煤炭與煤電、煤電與氣電、煤電與可再生能源發電的關系,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促進煤電、煤炭行業協調健康發展。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