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署(IEA)周四警告稱,受停產檢修以及配額削減影響,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原油產量已降至兩年多以來的最低水平,未來數月全球原油庫存可能因此而趨緊。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旗下的國際能源署在其月度石油市場報告中強調稱,強勁的成品油需求將導致全球原油庫存意外減少,并表示,中國石油需求正以“驚人”的速度增長,國際能源署不得不因此上調了對今年中國石油需求增長的預期。
尼日利亞石油生產設施的意外停產和沙特阿拉伯石油生產設施的檢修導致歐佩克3月份原油日產量降至略高于3000萬桶的水平,為2005年1月份以來最低水平。
不包括安哥拉和伊拉克的10個歐佩克成員國3月份原油日產量下降19.5萬桶,至2650萬桶。
國際能源署還強調稱,受OECD成員國(尤其是美國和澳大利亞)的停產檢修以及歐佩克的減產措施影響,上個月全球石油日供應量大約減少了25萬桶。
國際能源署稱,從歐佩克目前的產量水平來看,未來幾個月石油庫存可能進一步吃緊。該機構估計,今年下半年市場對歐佩克原油的日需求量將增長逾100萬桶,超過了同期歐佩克日產能將上升70萬桶的預期水平。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