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建國六十周年生日逐漸臨近,為多產油氣,掌握原油生產主動權,以優異的成績為建國60周年獻禮,采油二廠于6月15日召開了“大干六十天,產量上五千”上產動員大會。號召全體員工立即行動起來,展開奪油上產會戰。至此,一場以奪油上產為主題的群眾性原油上產活動在百里油區轟轟烈烈地展開了。
上產動員鼓勁
作為新疆油田公司老采油廠,油氣當量重上200萬噸已連續保持5年,在克拉瑪依油田二次開發中承擔了主戰場的地位,勇擔重任,是二廠人的決心。今年上半年受金融危機大環境及客觀因素的影響,油田公司采取了限產措施,致使鉆井、井下作業、熱采等方面工作滯后。面對嚴峻的生產形勢,如何能夠順利完成全年原油生產任務,采油二廠經過認真分析、科學論證,提出了向管理要產量,6月15日,采油二廠各路英豪齊聚機關會議室召開“大干六十天 ,產量上五千”動員大會。在上產工作安排中,成立了以廠長楊生榛為組長的領導小組,下設四個專業工作組,生產運行組、安全監督組、產能建設組、宣傳組。各管一路,協助生產單位開展原油上產工作,隨后各基層單位立即將上產會戰動員令傳達到每位員工心中,做好戰前動員,全力打好原油上產攻堅戰。
勞動競賽聚力
隨著奪油上產會戰序幕拉開,全廠各族員工積極投入到會戰中來,各生產單位及機關后勤各個部門立即行動起來,會戰的第二天,上產工作領導小組便來到各采油作業區開展調查研究,現場定方案、定措施、定對策,做到了決策靠前、指揮靠前、管理靠前。通過面對面交流,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鼓舞士氣,各作業區、重點站庫和班站之間展開了勞動競賽活動,從精細管理著手,以扎實工作為基礎,充分發揮各族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
6月23日下午,在會戰一周后的上產會戰工作會議上,產量統計牌上:本周開井數平均為2067口,與上周相比增加20口。長關井恢復169井次。第二采油作業區日產原油980噸,與上周上比增加100噸……,上產會戰取得了開門紅。
應急到位落實
6月20日下午15:02時,第二采油業區調度室電話鈴驟響,油田工藝研究所打來的告急電話,由于新建的一條集油線與6101集油線連頭,在帶壓開孔作業即將結束時鉆頭卡在管線上無法取出,同時打孔機和集油線連接法蘭有一條螺絲振掉造成跑油,需要對該站所屬 口井進行緊急關井處理。情況緊急,第二采油作業區值班干部段吉斌立即啟動應急預案,調集應急小組,迅速召集車輛和巡檢班的員工在最短的時間趕到現場關井放空,經過三個多小時的搶修,18:40故障排除,守在井上待命的應急小組人員和夜巡工迅速恢復生產。
隨著會戰的全面輔開,原油日產水平開始穩步提升,截至6月23日,原油日產水平由會戰初期的4500噸,提高到了4800噸。初步實現了“大干六十天 產量上五千”會戰提出的第一階段目標。
安全生產為首
在上產會戰中,該廠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抓安全生產,為奪油上產提供了保障。結合會戰活動,精心安排部署2009年“安全生產月”、“六.五”世界環境日活動方案,以“環保優先、安全第一、質量至上、以人為本”理念為要求,以推進HSE管理體系建設為主線,以認真落實“反違章禁令”為重點;開展了以“關愛生命 安全發展”為主題演講比賽;同時,各基層單位以《采油二廠事故案例匯編》為教材,以班組為單元,開展“人人都是安全員 今天我來講案例”的安全經驗分享活動。 同時將在6月下旬召開安全環保形勢分析會,以科學發展觀為基準,認清安全環?,F狀,完善安全環保管理體系,為會戰工作保駕護航。
細化管理增效
以管理挖潛上產為主,在油水井管理上下功夫。各采油作業區對所轄區塊的油水井進行系統的摸排,對長期停產的油井進行搗估開井,充分發揮所有油井的生產潛力,實現全廠的開井數由目前的2030口上升至8月中旬的2150口的目標。同時對生產井進行一次系統的水平分析,從中查找出降產帶病工作的井,積極采取熱洗、替噴、碰泵、上修作業復產等措施,使降產井恢復到正常生產水平。廣泛開展群眾性的油水井分析、摸規律活動。正確、合理、及時的調整調開井的調開周期,合理控制抽油井的套壓,最大限度的發揮油井的生產能力。
把老區穩產作為原油上產的主攻方向,精心優化各項生產措施方案,加大上產力度,通過加強井下作業的施工監督管理,提高井下作業速度,加快“躺井扶正”速度,到七月使全廠的“躺井”占產水平控制在50噸/日以內。井下作業和各類上產措施按照措施運行計劃表抓運行到位,對施工隊伍按照合同要求、嚴格工序監督管理,要積極和施工單位協調溝通,提高作業速度,減少作業占產時間,對施工質量問題和不合理占產時率要按合同規定予以處罰。對于六中區大面積驅的稠油熱采要嚴密組織,注汽輪次采取靈活的注采方式,最大限度發揮目前一座供熱站注汽能力,使熱采產量翻一翻。產能建設加快步伐,新井投產要環環緊扣,從接井到射孔壓裂要控制在5天之內,積極和開發公司溝通協調,力爭在6月份增加兩部深井鉆機,加快烏爾禾新井的鉆井進度。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