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原油價格周一(3月13日)亞市盤中進一步擴大跌勢,并觸及三個月新低。盡管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努力控制石油產量,但美國油企仍繼續(xù)增加活躍鉆機數,拖累油價下滑。
周一布倫特原油期貨下跌0.42美元,或0.82%,至11月30日以來最低水平每桶50.95美元,該合約價格上日收低1.6%;同時,美國WTI原油期貨下跌0.5美元,或1.03%,至每桶47.99美元,為11月29日以來最低。
目前美國WTI原油較上周二收盤急挫了近9%,為2016年2月以來的最大三日跌幅。過去幾個月大部分時間里彌漫市場的看多人氣受到庫存數據持續(xù)高企的打擊,導致投機客在本周下半段時間出脫頭寸。
美國能源信息署(EIA)上周公布的數據顯示,3月3日當周美國原油庫存大幅增加820萬桶,再創(chuàng)紀錄新高。該消息傳來后油價開始下滑。
同時,上周五美國油服貝克休斯稱,3月10日當周美國活躍鉆機數量連續(xù)第八周增加,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去年底達成減產協議后油價反彈,美國能源企業(yè)借機增加投資。
TrADItion Energy市場研究經理GEne McGillian稱,“我們還沒有看到全球主要產油國的減產努力令全球庫存過剩局勢得到緩解。”
澳新銀行(ANZ)在研究報告中稱,“市場還在消化庫存大幅上升,油價可能繼續(xù)承壓。”
OPEC秘書長巴爾金都(Mohammad BArkindo)表示,“近期油價的下跌部分是由于季節(jié)性需求以及煉油廠開工。目前OPEC關注的焦點仍是全球庫存能否持續(xù)減少。”
OPEC去年11月30日達成八年來首個內部減產協議,試圖削減令油價承壓已久的供應過剩。同時,去年12月10日由俄羅斯領銜的11個非OPEC產油國也加入到了減產協議,共計將減產180萬桶/日。截止今年2月,OPEC減產完成率已攀升至94%
OPEC下次會議將于5月25日在維也納舉行,屆時與會者將談論供給政策。市場希望這次會議可以決定,石油限產會不會延長至明年1月1日。
巴爾金都表示,“5月OPEC會議是否延長減產協議,還要看5年的平均庫存水平。”
沙特和伊拉克部長上周稱,目前考慮是否將減產期限延至6月后還為時過早。
據行業(yè)消息人士上周四透露,沙特資深官員在閉門會議上告訴美國石油公司,他們不應認為OPEC會延長限產,以抵消美國產量的增加。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fā)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
周一布倫特原油期貨下跌0.42美元,或0.82%,至11月30日以來最低水平每桶50.95美元,該合約價格上日收低1.6%;同時,美國WTI原油期貨下跌0.5美元,或1.03%,至每桶47.99美元,為11月29日以來最低。
目前美國WTI原油較上周二收盤急挫了近9%,為2016年2月以來的最大三日跌幅。過去幾個月大部分時間里彌漫市場的看多人氣受到庫存數據持續(xù)高企的打擊,導致投機客在本周下半段時間出脫頭寸。
美國能源信息署(EIA)上周公布的數據顯示,3月3日當周美國原油庫存大幅增加820萬桶,再創(chuàng)紀錄新高。該消息傳來后油價開始下滑。
同時,上周五美國油服貝克休斯稱,3月10日當周美國活躍鉆機數量連續(xù)第八周增加,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去年底達成減產協議后油價反彈,美國能源企業(yè)借機增加投資。
TrADItion Energy市場研究經理GEne McGillian稱,“我們還沒有看到全球主要產油國的減產努力令全球庫存過剩局勢得到緩解。”
澳新銀行(ANZ)在研究報告中稱,“市場還在消化庫存大幅上升,油價可能繼續(xù)承壓。”
OPEC秘書長巴爾金都(Mohammad BArkindo)表示,“近期油價的下跌部分是由于季節(jié)性需求以及煉油廠開工。目前OPEC關注的焦點仍是全球庫存能否持續(xù)減少。”
OPEC去年11月30日達成八年來首個內部減產協議,試圖削減令油價承壓已久的供應過剩。同時,去年12月10日由俄羅斯領銜的11個非OPEC產油國也加入到了減產協議,共計將減產180萬桶/日。截止今年2月,OPEC減產完成率已攀升至94%
OPEC下次會議將于5月25日在維也納舉行,屆時與會者將談論供給政策。市場希望這次會議可以決定,石油限產會不會延長至明年1月1日。
巴爾金都表示,“5月OPEC會議是否延長減產協議,還要看5年的平均庫存水平。”
沙特和伊拉克部長上周稱,目前考慮是否將減產期限延至6月后還為時過早。
據行業(yè)消息人士上周四透露,沙特資深官員在閉門會議上告訴美國石油公司,他們不應認為OPEC會延長限產,以抵消美國產量的增加。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fā)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