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取代沙特成為1月份我國最大的石油進口國,并準備與我在能源領域進行聯合投資。
海關最新數據顯示,我國今年1月份的原油進口為1323萬噸,價值53.5億美元,同比增長69.2%。成品油進口為262萬噸,同比下降21.8%。其中從伊朗進口原油447300桶,同比上漲75%。從沙特阿拉伯進口原油的數量增長相對緩慢,上漲了39%。
伊朗大使館新聞官阿貝地尼昨日告訴《第一財經日報》,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在上周六下午與中國特使會面時表示,伊朗準備與中國在石油工業、天然氣、運輸領域進行聯合投資,中國未來可成為伊朗最大貿易伙伴。
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董秀成副院長向記者解釋:“1月份的這種原油進口高增長,主要由于我國的石油公司利用去年底較低的原油價格簽訂了大量合同。而這些供應都發生在今年1月份。從這個角度看,這個數據并非反常,而且這種高增長在今后幾個月出現的可能性很小。”
董秀成同時指出:“單從1月份的數字,很難看出伊朗對中國的石油輸出在加速。由于我國目前采取多元化的原油進口戰略,而且同伊朗一直保持著比較好的原油供應鏈,所以今后的發展更應關注。”
近年來,中國和伊朗之間的雙邊貿易盡管總體規模較小,但發展迅速。商務部數據顯示,中伊雙邊貿易額已從1998年的12億美元增加到 2005 年的100 億美元。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預測,我國在2006年每天將需要656萬桶的原油,對原油的需求將增長約6%,超過國內產油量1.6%的增幅;并且,由于我國經濟增幅有望接近9%,高速的經濟發展態勢更將刺激能源需求。
國家統計局昨日發布的2005年統計公報顯示,我國去年能源消費總量為22.2億噸標準煤,比上年增長9.5%。其中煤炭消費量21.4億噸,增長10.6%;原油3.0億噸,增長2.1%;天然氣500億立方米,增長20.6%;水電4010億千瓦時,增長13.4%;核電523億千瓦時,增長3.7%。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