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十五'末,中國石油化工裝備國產化率已達到70%以上,而與此形成鮮明反差的是國內市場仍有80%以上的石油化工裝備被進口擠占。經過20多年發展,中國石油化工裝備國產化成績不可謂不大,但同時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石油化工裝備制造業還遠遠滿足不了石化工業發展的需求。
究其原因,在相當長時間里,我們發展石化裝備制造業的思路走入了這樣的誤區:一味強調若干套關鍵重大裝備的國產化率,而忽視了工藝技術和工程設計的研發創新,更忽視了技術裝備只有產業化、市場化才能真正實現它的價值。我們提出要依托重大工程發展石化裝備制造業,但結果往往是裝備成套引進,開發出的若干套國產化關鍵設備也是工程一完工就進了'歷史博物館'。為何?原因不外乎:一是國產技術裝備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尚有不小差距,即使國產化較好的部分重大技術裝備也往往由于研制周期長、工藝設備成套與項目整體設計難以同步跟上而實現不了產業化,面對世界石化技術裝備的快節奏更新升級,我們的國產化陷入亦步亦趨的'引進—消化—引進'的怪圈。二是國產化利益分享與風險承擔不均。既然國產技術裝備與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將在較長時期內客觀存在,那么國內生產企業研發先進技術裝備、石化企業大膽采用國產化技術裝備的積極性從哪來?成功了自然大家歡喜,若失敗了呢?風險誰來承擔?不協調好國家、裝備制造企業和石化企業三者之間的利益風險關系,發展裝備制造業也許只是一句空話。第三,我國對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的支持政策還沒有得到很好落實,有的甚至還很不合理。目前國內大力發展裝備制造業和國產化的大氛圍與大政策背景已經建立,但具體的支持政策卻仍遲遲得不到有效落實。另外,我國技術裝備進口的現行稅收政策是,對進口成套設備免稅,而進口關鍵原材料、零部件必須交稅,這種有悖于技術裝備立足國內原則的稅收政策無疑助長了裝備成套引進。
因此,要發展石化裝備制造業,我們必須直面現實,靈活調整與落實發展思路。我們欣喜地看到,在即將跨入'十一五'之時,我國石化裝備制造業正在迎來一個蓬勃發展的良機。目前,鞏固裝備制造業基礎戰略地位,加速裝備制造業發展,推進重大裝備國產化進程,已成為上至國家下至業界的統一思想與必然選擇。作為裝備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憑借我國與世界石化行業新一輪投資高峰推動,相信國內石化裝備制造業的春天會同步到來,并盡快跟上石化工業發展的步伐。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
究其原因,在相當長時間里,我們發展石化裝備制造業的思路走入了這樣的誤區:一味強調若干套關鍵重大裝備的國產化率,而忽視了工藝技術和工程設計的研發創新,更忽視了技術裝備只有產業化、市場化才能真正實現它的價值。我們提出要依托重大工程發展石化裝備制造業,但結果往往是裝備成套引進,開發出的若干套國產化關鍵設備也是工程一完工就進了'歷史博物館'。為何?原因不外乎:一是國產技術裝備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尚有不小差距,即使國產化較好的部分重大技術裝備也往往由于研制周期長、工藝設備成套與項目整體設計難以同步跟上而實現不了產業化,面對世界石化技術裝備的快節奏更新升級,我們的國產化陷入亦步亦趨的'引進—消化—引進'的怪圈。二是國產化利益分享與風險承擔不均。既然國產技術裝備與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將在較長時期內客觀存在,那么國內生產企業研發先進技術裝備、石化企業大膽采用國產化技術裝備的積極性從哪來?成功了自然大家歡喜,若失敗了呢?風險誰來承擔?不協調好國家、裝備制造企業和石化企業三者之間的利益風險關系,發展裝備制造業也許只是一句空話。第三,我國對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的支持政策還沒有得到很好落實,有的甚至還很不合理。目前國內大力發展裝備制造業和國產化的大氛圍與大政策背景已經建立,但具體的支持政策卻仍遲遲得不到有效落實。另外,我國技術裝備進口的現行稅收政策是,對進口成套設備免稅,而進口關鍵原材料、零部件必須交稅,這種有悖于技術裝備立足國內原則的稅收政策無疑助長了裝備成套引進。
因此,要發展石化裝備制造業,我們必須直面現實,靈活調整與落實發展思路。我們欣喜地看到,在即將跨入'十一五'之時,我國石化裝備制造業正在迎來一個蓬勃發展的良機。目前,鞏固裝備制造業基礎戰略地位,加速裝備制造業發展,推進重大裝備國產化進程,已成為上至國家下至業界的統一思想與必然選擇。作為裝備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憑借我國與世界石化行業新一輪投資高峰推動,相信國內石化裝備制造業的春天會同步到來,并盡快跟上石化工業發展的步伐。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