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6日),中國石油發展研究部體制改革處處長朱建軍,在中國能源戰略高層論壇上表示,高達1.8萬億美元的國際炒作資金推動國際油價維持在70美元/桶的高位,結束了長達100年的油價低迷期,今后一段時間,中國石油安全將面臨包括油價高漲、爭奪油源、馬六甲海峽運力達限等風險。
據悉,從2001年至2005年,國際油價持續走高,進入2006年,油價攀升到70美元/桶,這一輪高油價已持續5年,結束了長達100年的油價低迷期。
朱建軍指出,世界經濟持續增長、伊拉克等局部戰爭、美元貶值以及國際炒家共同拉動了這股油價高價潮。其中,國際炒家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目前在國際石油市場上炒作石油期貨的資金至少有1.8萬億美元,可能達到2萬億美元的規模,這一規模遠遠大于每年世界石油貿易額。據介紹,中國日益增長的石油需求將長達35年,其間,我國面臨眾多風險。
此外,中國現在年進口石油1.4億噸-1.5億噸,70%以上通過馬六甲海峽,現在馬六甲海峽通過能力已接近基本滿負荷狀態,而且美國在這一地區做軍事布控。
■相關
專家駁斥“中國貧油”論
按國家油氣豐富度劃分,中國屬第三級——具一定油氣資源國,決非第五級——貧油國,那些說中國是貧油國的人別有用心。昨天(26日),中國工程院院士翟光明在科博會“中國能源戰略高層論壇”上嚴厲駁斥“中國貧油國”論調。盡管他預測,2020年,中國石油缺口將達2.5億噸-2.7億噸,但原因是我國經濟增速遠高于石油開采速度。
事實上,國土資源部組織中石油、中石化等對我國石油資源量做了新一輪的油氣資源評價。昨天,翟光明首次披露,我國石油資源量從之前的160億噸增加到220億噸,這一點證明之前推斷中國石油還能采40年論調是錯誤的。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