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故鄉諸暨的有關人士日前表示,不會推出西施的全球標準像。其原因就在于美是無形的,至極的美也是沒有辦法具像化的,因此不會考慮推出西施標準像。
西施的美沒有標準,其實是給予了大眾自我發揮想象的空間,可謂是人性化的選擇。
但是在其他領域,沒有“標準”卻可能成為濫用“標準”的借口,甚至成為侵害大眾利益的工具。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國內油價調整風波就是最典型的例證。
幾年以來,中國油價連續多次上調,一路升高,彼時漲價的理由(或者說標準)很清楚:國內市場上的石油大量是靠引進國外原油加工而成,遇到國際油價上漲,國內油價上調是順理成章的。但是,當國際油價近來出現明顯下跌之時,有關方面又有了一套新的標準:等國際油價下降趨勢確定、國內煉油企業虧損問題徹底緩解、等國內油企獲得更多的持續發展能力、國內油品定價體制改革完善……
如此多的因素,如此多的標準,就是沒有標準,既然沒有標準,是否降價、何時降價自然無從判斷。但是兩件事情的最大差別在于,西施沒有標準滿足了公眾的發言權,使得每個人對于“美麗”的概念和想法都能夠繼續,而主管部門讓油價調降失去了標準,則恰恰意味著公眾之于此事的發言權被剝奪。
油價的漲跌事關許多百姓生活和產業、甚至宏觀經濟的運行狀況。有關資料顯示,由于油價上漲,汽車用戶的年油耗費用支出平均多花費2000多元。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權威人士表示,如果油價出現下降趨勢,今年中國汽車產量將有望達到700萬輛。對于所有的汽車廠商,特別是以經濟型轎車為主體的國內民營汽車廠商來說,這正是他們最樂于看到的。
而如今,這些與油價直接相關的利益群體的訴求卻因為沒有判斷標準而無法伸張。但同時,諸多復雜標準的背后有著一個明顯的共同特征,那就是維護壟斷油企的經濟利益。由此,在以標準混亂為理由來否定一部分利益訴求的同時,主管部門潛在的標準卻在保護著另一部分利益的追求,而所謂的“標準”只是他們把玩其中的工具罷了。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