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8月份我們將利用秸稈生產出生物原油,明年年底或是后年年初,生物合成柴油將投放市場。由于價格低、燃燒充分、可以完全替代現有石化產品,生物合成柴油的前景非常廣闊。”11月6日,淄博特西爾公司總經理儲誠鐘對記者描繪起生物合成柴油的前景時,語氣振奮。
6噸秸稈可產一噸油
用秸稈發電并不稀奇,可是說用秸稈能生產出柴油卻多少讓人有些吃驚。不過這并不是天方夜譚,秸稈變油即將在山東成為現實。
10月28日,由淄博特西爾公司與德國亥姆霍茲國家研究中心聯合會(卡爾斯魯厄科研中心)及中德合作廠家共同投資建設的生物質清潔燃料項目在淄博舉行了開工奠基儀式?!斑@個清潔燃料項目將是全世界利用秸稈生產生物合成燃料的第一個大型工業化裝置,對中國乃至世界的再生能源領域發展都有著重要意義。”儲誠鐘自豪地說。出席奠基儀式的德國駐中國大使館科技部參贊哈克先生則評價說,生物合成柴油是再生能源領域的典范,這個項目落戶中國標志著中德高新技術領域合作的加強。
據介紹,秸稈通過特定工藝完全可以轉化為燃料油,這種工藝已經在德國通過了中試裝置,工業化條件完全具備。秸稈變油要通過快速熱解,高溫高壓氣化,凈化、提純和費托(F-T)合成幾個過程,根據測算,每6噸秸稈就可以出1噸燃料油,前景非??捎^。
記者了解到,特西爾淄博項目的一期工程將建立一個年產約5萬噸生物原油及約1萬噸優質生物合成柴油的工業化示范性工程,占地面積約為300余畝,總投資額約為3億元人民幣,由一個中心煉油廠和若干個分散于各地的衛星廠組成。衛星廠首先對不宜遠距離運輸的各種農作物秸稈進行預加工,使之轉變為生物原油;然后生物原油被送往中心煉油廠集中加工,生成生物合成燃料。每個衛星廠可以加工處理周圍35公里范圍內的農作物秸稈。而從現在至明年8月,特西爾公司將在淄博高新區建設一個中心煉油廠和一個衛星煉油廠,計劃明年正式投產生物原油,明年年底將生產生物合成柴油,并小規模投放市場。
通過德國大眾汽車公司和德國奔馳汽車公司對該課題進行的長期實驗證明,同生物柴油、乙醇汽油等生物燃料相比,生物合成柴油具有良好的燃燒性,可以百分百替代現有的石化燃料,無需配比,并且在生產過程中不產生三廢。同時,使用一噸生物合成柴油替代石化燃料,將減少2.43噸二氧化碳排放量,二氧化硫、氮等有害氣體的排放也會大大降低,空氣質量將得以改善,大大緩解困擾世界的溫室效應問題。
成本也是生物合成柴油的優勢所在。據介紹,由于秸稈收購價便宜,最初生物合成柴油的成本就比現有石化燃料價格低,而在大規模工業化后,成本還會進一步降低。
前景廣闊
據介紹,生物合成柴油項目在技術上的最大亮點在于成功地解決了秸桿單位體積能量積密度低、不宜長途運輸等缺點,為秸桿的批量深層次加工和大規模工業化利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中國目前每年有多達7億噸的農作物秸桿產量,按6噸秸桿出1噸油的比例計算,相當于1.17億噸的燃料油或者至少1.67億噸的石油,即四個大慶油田的產量。《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的頒布實施,對生物合成柴油的生產、銷售也都給予經濟上和政策上的有力支持。由于燃料油緊缺,國家采取了在汽油中添加10%的乙醇混合使用來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據了解,目前國家給車用乙醇生產企業每噸補貼1400元,由秸桿生產的柴油至少也會得到國家類似的補貼。
正是基于大規模開發的考慮,特西爾制定了一個非常龐大的計劃。據介紹,作為該項目的二期工程,從2008年到2011年,特西爾將在一個省的范圍內,根據秸桿的分布情況設立約30-40個預處理廠,在此將秸桿加工成高密度的油漿,每個廠區覆蓋25-35公里半徑范圍內的區域。中心煉油廠將從周邊250-300公里半徑區域內的預處理廠把油漿集中起來,進行大規模的高溫氣化、凈化提純,生產出生物合成柴油。該中心煉油廠的規模將設計成為年產量約為120萬噸。
而生物合成柴油這個項目如果在全國推廣開,農民在不增加任何投入的情況下,每年能增加100多億元人民幣的收入,每畝秸稈可為農民增收100元左右。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