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灣冀東南堡發現10億噸大油田的喜訊傳來,舉國上下無不歡心鼓舞,作為河北人更感到自豪。大油田的發現無疑將對我國的經濟發展產生巨大的作用,然而興奮之余,冷靜下來反向思考覺得有點“憂大于喜”。如果不是出于石油外交或國際影響方面考慮,如果南堡油田蘊藏量真的屬實,那么,我個人覺得不開采價值遠遠高過于對它的開采價值。
反向思考的理由之一:渤海灣是我國的內海,不涉及與他國利益爭奪,也不涉及對任何臨國領海上的爭議,不開采大油田可形成對國際石油市場和石油輸出國家組織的威懾,增加我們石油對外政策的彈性。如同美國,每當國際油價高漲時,他就大喊要動用國家戰略石油儲備,或向國會提案要開采阿拉斯加油田,以此脅迫國際油價下跌。
反向思考的理由之二:渤海灣南堡油田雖地處河北,但作為可耗竭的后續資源保存下來,將會使環渤海的京、津、冀、遼、魯諸省份的今后經濟發展受益。
反向思考的理由之三:渤海灣油田是國家最優良的天然石油儲備基地,我國戰略石油儲備從2006年才開始起步,發展極為薄弱,依照美國、日本的石油儲備經驗和模式,不要求達到美國的158天、日本的169天,即使我國要達到90天,也需要10年的時間。渤海灣油田的地理位置都大大優越于國家在建設的黃島、舟山人工戰略儲備基地,如果不開采,僅倉儲區建設一項就可以為國家減少上千億以上的資金投入(還不計石油資金占用、土地占用、倉儲、運輸及人工費用支出),還可減少開采的石油浪費與損耗。
反向思考的理由之四:不進行開采,既可以減少渤海灣曹妃甸港和周邊港口的運輸壓力,也可以減少環渤海海域、陸地環境的污染,當然也會減少因運輸造成的能源消耗與排放。
反向思考的理由之五:不開采,從國防安全角度審視也可以免遭因戰爭沖突敵對方的破壞與攻擊。
細想起來,其實10億噸石油儲量,對于我們這樣一個石油消費大國來說是一個很小的數目。2005年我國石油消費了2.7億噸,2006年我國石油消費達到3.2億噸,以此推算,再過三年到2010年我國石油消耗很可能超過4億噸。目前,國內國際石油采收率平均在30%左右,10億噸油田開采出3-4億噸就非常理想了。而這3-4億噸石油也僅夠國內一年的消費量,對于我國經濟發展的需求及國家能源需求的巨大胃口而言,這不過是杯水車薪,不會因為發現一個10億噸油田,就能夠緩解國內石油短缺現狀。
媒體渲染油田開采100年的說法是不合實際的,我們應該看到開采時間僅是形式,而石油蘊藏總量才是實質。如同一杯好茶喝十分鐘還是喝一天,總之還是一杯茶,時間代替不了茶水的多少。我贊成細水長流好茶慢慢品,不要搞“有水快流,好茶暢飲”。我們還應該從“代際公平”的角度去思考,不要超支子孫后代的資源,正確地把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結合起來,樹立科學發展觀,不要急功近利。南韓、日本石油資源匱乏,搞來石油存入海底溶洞中進行儲備。美國的近鄰有忠實的盟國加拿大,而加拿大是美國的后院,也是最大石油蘊藏國。同時,美國在其本土阿拉斯加探明100多億噸石油儲量,但20多年來在開采上,政府及石油公司始終得不到國會的批準。我們應該借鑒這些石油消費大國的經驗,科學合理權衡,以防后患。當然我不反對本土資源的開發,但重點應放在對老油田的挖潛和國內“低品位”油田的勘探開采利用上。善待本土石油資源,多留些“肥肉油水”給后人和將來,那樣我們將會功德無量。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