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被指定為國家直屬的燃料乙醇基地將免征消費稅,還可享受財政補貼,但是這樣一來,其原料糧食特別是玉米價格很有可能攀升得更快,這是國家可能要叫停新建項目的重要原因之一。現在國內已達產的四大燃料乙醇基地的運營存在諸多難題,其中包括玉米價格的持續高企、今后的補貼措施尚未明確等
除國家指定的四大燃料乙醇生產基地外,其他以玉米為原料的燃料乙醇基地有可能在未來難以維持生計。
6月9日,國家發改委一位官員在“中國生物燃料乙醇產業化發展戰略研討會”上透露,我國可能將停止以玉米等糧食作為原料的燃料乙醇制造項目。昨天,有業內人士就此向《第一財經日報》分析認為,如叫停各類非指定的以糧造燃料乙醇的項目,主要是遏止各地對該項目的高漲熱情,保障國內的糧食供應。而目前定點的燃料乙醇生產基地也面臨著玉米價格居高不下、補貼如何計算、難以在短時間內實現贏利等多種考驗。
酒精出口退稅取消
生產商紛紛轉產燃料乙醇
目前,中國批準的生物燃料乙醇企業共有四家,分別是黑龍江華潤酒精有限公司、吉林燃料乙醇有限公司、河南天冠燃料乙醇有限公司、安徽豐原生化( 8.40,0.36,4.48%)股份有限公司(000930.SZ,下稱“豐原生化”),國內玉米產量去年是1.45億噸,其中三家使用的是玉米原料,實際消耗272萬噸,占總產量的2%。
一家燃料乙醇基地銷售部人士昨天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稱,新基地可能被叫停的原因是,有太多企業想轉產燃料乙醇。2005年和2006年,因出口美國量比較大,我國酒精價格暴漲,從原先的4000多元/噸漲到5800元/噸,“一般來說,售價5100元/噸已有一定利潤了,可見當時利潤多么可觀。”出口海外對酒精廠商來說,是發財良機,一方面可免征消費稅,另外還有出口退稅。
但是,2006年12月國家財政部宣布,取消酒精出口退稅,出口轉向國內供應,一時間國內供需不平衡導致酒精價格暴跌。“現在95度酒精價格約是3800元/噸。很多企業只有轉產燃料乙醇才可能贏利。”上述人士稱,國內四個指定的燃料乙醇基地確實無法滿足乙醇汽油的需求,“四家基地所產最多只能替代130萬噸成品油。”一旦被指定為國家直屬的燃料乙醇基地將免征消費稅,還可享受財政補貼,但是這樣一來,其原料糧食特別是玉米價格很有可能攀升得更快。“這是國家可能要叫停新建項目的重要原因之一。”
玉米價格持續高企
四大基地困難猶存
對于已達產的四大燃料乙醇基地而言,目前的運營就存在諸多難題,其中包括玉米價格的持續高企、今后的補貼措施尚未明確等。
發改委上述官員稱,美國大力發展玉米乙醇產業,導致玉米產需缺口增大,國際玉米價格行情上漲。同時我國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后,以往統購統銷格局被打破,農民手中余糧可根據市場價浮動自由買賣,此外我國玉米深加工工業產能擴張較快,增長幅度超過玉米產量增長水平,客觀上也刺激了玉米價格上漲。以玉米主產區吉林省為例,中等標準黃玉米出庫價2004年末為1040元/噸,現在是1460元/噸,每噸上漲了420元。
豐原生化證券部一位人士告訴記者,玉米大幅漲價,該公司已在醞釀新投資。公司一季度季報顯示,因玉米等原料價格上漲,公司仍處于虧損狀態,虧損形式將延續到今年上半年。
由于玉米制造乙醇燃料相比一般汽油生產有一定價格差距,因此國家采取了規定出廠價,并給予企業適當財政補貼的機制,以推廣乙醇汽油的生產和銷售。但這種補貼未來可能出現變數。
2005年8月22日,國家財政部曾向安徽省財政廳下發《財政部關于燃料乙醇補貼政策的通知》,明確豐原生化在生產、銷售變性燃料乙醇時發生的虧損由中央財政給予定額補貼,財政補貼后目前公司每噸乙醇銷售毛利在800元左右。但這種補貼是否持續、以何種方式持續現在還是未知數。
清華大學教授劉德華指出,對燃料乙醇企業的補貼機制目前不會取消,但可能有變化。“四大基地生產燃料乙醇的補貼并不一樣,未來有關部門可能會采取彈性補貼方式,即計算一個平均成本,然后測算企業利潤,按照這種形式可讓一些技術創新公司得到更合理更公平的補貼。”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