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是經濟賴以運轉的血液,對龐大又快動的經濟體更是重要,難怪河北省唐山市前不久發現一個10億噸的南堡大油田,會讓中國總理溫家寶“興奮地睡不著”。
中國媒體指稱,這“激動人心的發現”可供開采100年,不過,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學院教授韓學功隨后澄清,“那是不正確的,因為10億噸儲量不可能全部開采,這其中有采收率的因素。”石油地質儲量與可開采出來的量,概念不一樣。
韓學功說:“假定南堡油田有50%采收率的話,這意味著開采出的量也就在五億噸左右。如果接下來沒有其他發現的話,按照年產一千萬噸計算,怎么可能開采一百年呢?”
由此可見,南堡油田的發現只能稍微緩解中國緊張的能源局勢,它無法滿足、也無法改變中國未來對能源的巨大需求。經濟列車沖得越快,對“黑色黃金”就越饑渴難耐。
1993年,中國從原本每年3千萬噸的石油出口國,搖身變為石油進口國。目前,它是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石油消費國,也是僅次于美國和日本的第三大石油凈進口國。2005年,中國石油消費量達3億1700萬噸,凈進口石油占1億3600萬噸。據中國媒體報道,2004年一項關于中國未來能源供需的預測,到了2020年,中國石油消費量缺口將達兩億多噸。
黑金掐著命脈,嚴峻的能源安全問題使中國的經濟發展與國際環境之間的牽扯,變得更錯綜復雜,開源節流因而成了戰略選擇。一是擴大購油渠道,開展石油外交,并設法保障運輸線安全;二是加大石油儲備。
為確保經濟不中風,中國四年前在爭論聲中,擬訂了國家石油戰略儲備計劃。目前,第一期的戰略石油儲備基地已有兩個投入使用,第二期的基地選址也有些眉目。
據新華網報道,第一期的石油儲備基地有四個:舟山岱山,寧波鎮海,青島黃島和大連新港。鎮海的戰略儲備已于去年開始儲油,市場人士估計鎮海的戰略儲備庫中已經注有超過140萬噸的原油。另據《上海證券報》報道,舟山一期工程的安裝工作在今年3月底全部結束,并具備進油條件。
在第一期的四個項目中,鎮海將建成400萬噸儲備能力的基地;舟山基地400萬噸;大連基地300萬噸;黃島基地300萬噸。儲備能力總計1400萬噸。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