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應對日益嚴重的能源和環境問題,近年來,中國石化在國家的支持下,不斷加大清潔能源、新能源的發展力度,致力于建設環境友好型企業,取得了明顯成效。
中國石化從1998年就開始有計劃、分步驟地實施汽煤柴油質量升級。經過努力,中國石化從1999年起淘汰了70#汽油,2000年汽油全面達到了無鉛化和滿足國家新頒布的質量標準要求,2002年柴油質量基本達到GB252— 2000標準要求,2003年中國石化所生產的汽油全部達到GB17930—1999標準(硫含量不大于500ppm)要求。按照“綠色奧運、科技奧運”的要求,中國石化燕山分公司歷時2年,投資27億元,引進國外先進技術,進行了千萬噸煉油裝置的改造,從2008年3月1日起,在北京地區率先供應相當于歐IV標準的京標IV清潔油品,為北京完全兌現奧運會期間的藍天承諾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1998—2008年,中國石化天然氣探明儲量由957億立方米增加到13363億立方米,增長了13倍,天然氣產量由23億立方米增加到83億立方米,增長了2.6倍,初步形成了四川、鄂爾多斯、松遼南、渤海灣、塔里木等幾大天然氣生產基地。特別是近年來,中國石化通過理論和技術創新,在川東北地區海相沉積領域發現了普光大氣田,取得了我國南方海相勘探的重大突破。
積極開發替代能源及新能源,豐富和完善能源結構。在甲醇制烯烴方面,2007年中國石化完成100噸/天甲醇制烯烴(S—MTO)工業試驗裝置。2008年完成甲醇年進料180萬噸MTO工藝包的開發,其主要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具備了設計和建設大型MTO工業化裝置的條件。在煤制油技術方面,2006年在鎮海建成3000噸/年裝置,2008年已完成編制70萬噸/年固定床工業化裝置工藝包。
中國石化承擔了國內車用乙醇汽油使用試點前的技術準備工作,先后完成了車用乙醇汽油可行性試驗研究和應用技術的系統研究,并在此基礎上完成了對《車用乙醇汽油》和《變性燃料乙醇》兩個國家標準的起草和送審工作,為國家有關部門制定推廣車用乙醇汽油相應的政策、法規、標準、規范及試點實施方案提供了重要的技術依據。成功開發了SRCA法生物柴油生產技術,并已在石家莊煉廠完成了工業化試驗。同時,中國石化積極參股了河南天冠集團30萬噸/年和安徽豐原集團32萬噸/年等燃料乙醇項目的建設,與中糧集團合資建設國內第一套以“非糧”木薯為原料的廣西合浦20萬噸/年燃料乙醇項目。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