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在洛陽石化廠區東邊的加氫車間中控室內,6名工人端坐在操控電腦前,電腦顯示屏上今年5月開工投產的制氫裝置、加氫裝置各部位的運行情況一目了然,工人們通過設在關鍵部位的16個遠程視頻監控系統,可360度全方位實時監控生產現場情況。
2006年2月,白宏德從洛陽石化生產調度處節能科調任新籌建的加氫車間當主任。到任之初,加氫車間所在的近30畝地還是一片荒涼;經過2年多的日夜奮戰,他目睹了每小時4萬立方米制氫裝置和年220萬噸蠟油加氫裝置拔地而起。這兩套裝置,正是洛陽石化重點建設的油品質量升級改造項目一期工程的主體裝置,總投資達7.8億元。
5月19日18時28分、5月20日24時,這兩套裝置實現開工投產一次成功——油品質量升級改造項目一期工程基本完成。
“兩套裝置開工近一個月來,裝置運行平穩,達到了我們的設計指標,生產出的柴油、汽油中硫含量明顯降低,達到了國III排放標準。”白宏德介紹,“項目建成投產后,解決了長期困擾洛陽石化原油日益高硫化、重質化的難題,對提高加工能力、增創經濟效益等都有重要意義。”
31年前建設的洛陽石化,被設計為“單系列年500萬噸煉油裝置”,當時為國內規模之最。洛陽石化工程項目管理部副主任周宏說,近年來,隨著生產能力的不斷擴大,原油結構中高含硫進口油比例超過一半,加上國家對排放標準要求更加嚴格,現有的裝置在生產過程中不適應的情況越來越多。
2006年9月28日,洛陽石化油品質量升級改造項目工程奠基,一期總投資23.8億元,2007年全面展開。
第一套裝置——年4萬噸硫磺裝置,在去年2月實現開工一次成功,總硫回收率達99.85%以上,每年可回收含硫氣體8萬噸以上,年生產硫磺產品4萬噸,兼具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
去年四五月,洛陽石化停工大檢修,順利實現了加工能力的升級改造。一聯合車間主任張黎明介紹,通過對常壓系統擴能改造和重建減壓系統,企業全面達到了800萬噸的原料油加工能力。
去年6月,年140萬噸延遲焦化裝置成功生產出第一塔石油焦。焦化車間主任楊志強介紹,該裝置建成后,能對原油進一步脫硫,可將輕組分油返回煉油裝置精煉,對無法回收的重組分油處理生成石油焦外賣,高硫原油最終被“吃干榨凈”。
新建的循環水場和熱電站脫硫裝置,分別于去年的4月、8月交付生產,大大提升了水循環利用率。
周宏說,油品質量升級改造項目一期工程投產后,洛陽石化全面達到了年800萬噸加工能力,為產品結構調整和油品質量標準升級打下基礎,油品質量在滿足國III標準后,下一步瞄準國IV標準。
據悉,油品質量升級改造一期工程建成后,二期工程的前期工作正在加快推進。去年,年260萬噸柴油加氫精制裝置和年14萬噸聚丙烯項目已獲中國石化總部批復,目前正在開展基礎設計工作。
洛陽石化積極實施的項目建設,已獲得了豐厚回報:今年前5個月,加工原料油279萬噸,同比增長49%,銷售收入117億元,同比增長8.9%,利稅24.3億元,利潤5.5億元。洛陽石化正在向中部地區特大型煉化一體化生產基地這個既定目標穩步邁進。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