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品油銷售市場的競爭或許會前所未有的激烈。本報記者昨日從一位接近山東地方煉油企業(地煉)的知情人士處獨家獲悉,國內化工行業龍頭——中國化工集團正在籌劃以山東幾家地煉企業為平臺,構建全國性的油品銷售公司,未來可能強勢進入成品油銷售市場。
“中國化工集團一直有意進入成品油下游環節,這也是其當初收購地方煉油企業的目的之一。經過長達數年的運轉,目前中國化工集團已基本完成對幾家被收購地煉企業的內部整合,將各家地煉的銷售系統組建成全國性的油品銷售公司也隨之提上日程。”上述知情人士說。
記者從山東省經貿委拿到的一份《山東省煉化工業調整振興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披露,到2008年,中國化工集團在山東省整體收購、重組或控股的有濟南石化集團、濟南長城煉油廠、正和集團、華星石化、昌邑石化、青島安邦石化等6家地煉企業。
據上述人士介紹,原本各家地煉都有自己的銷售系統,即便被中國化工集團收購之后,銷售業務也是“各走各的”,而中國化工集團目前的考慮是組建一家“國”字號的油品銷售公司,以統一的銷售體系參與市場競爭。
“下一步,各地煉企業可能僅保留幾家地方上的加油站,而把大部分銷售業務都納入中國化工集團的銷售網絡,最遠可到達四川、湖南、廣東等省。”上述人士透露說。
他同時告訴本報記者,中國化工集團未來將根據不同地煉的特點來服務這家銷售公司,例如有些煉油實力強就主要從事煉油業務,有些物流強的則重點發揮物流和中轉銷售的作用。
“當然,全國性的油品銷售公司在審批上還要走一定程序,可能需要國務院高層的特批。”上述人士說。
對此,中國化工集團有關人士昨天在電話里未作出回應。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化工集團已是近期欲搶灘中國成品油銷售市場的第二家巨無霸企業。就在上周一,殼牌宣布與延長石油集團未來共建約100座合資加油站。
“這一現象的出現與成品油價格(破解油價困境)形成機制理順后,成品油下游利潤得到穩定保證不無關聯。”一位行業專家對本報記者說。
今年5月國家發改委頒行的《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顯示,國內成品油價格以國際市場原油價格為基礎,加國內平均加工成本、稅金、合理流通費用和適當利潤確定。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