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三季度,遼寧石化行業實現利潤72.8億元,結束了從2005年以來由于國際原油價格頻升,而國內成品油價格調整與國際不同步,八大煉企出現連續大面積虧損和減利的被動局面,全行業實現扭虧為盈。這是11月20日記者從遼寧省經信委了解到的。
前三季度,遼寧省石化行業完成工業增加值907.05億元,同比增幅達2.5%;實現利潤72.8億元,同比增加239.5億元。
石化產業作為遼寧的傳統支柱產業,在老工業基地振興中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目前,遼寧年產原油1199.3萬噸,占全國6.3%;原油年加工量5785.2萬噸,占全國16.9%,列全國第一位。過去,由于煉油行業一直主導整個石化產業,“油頭大,化身小”,產業鏈延伸能力的標志產品----乙烯產能過低,精深加工能力不強、產品結構不合理的局面未得到根本改變,整個行業經濟效益受控于國際油價的起伏跌宕。
為實現石化行業的健康發展,擺脫受制于油的局面,遼寧省把推進總投資1320億元的41個重大項目作為石化產業結構有效調整的重要舉措,并初見成效。大連石化分公司“休整”一年的60萬噸/年連續重整裝置重新啟動,順利生產出高純度產品,月增效2000余萬元;中國藍星沈化集團50萬噸/年催化熱裂解(CPP)項目以重質渣油為原料,富產乙烯和丙烯,實現了沈陽市乙烯工業生產裝置零的突破;華錦集團以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的海外原油資源為基礎,走重油輕質化、油化一體化的工藝路線,建成了以生產乙烯裂解原料為主的化工型原油加工裝置和45萬噸/年乙烯改擴建工程,生產出合格石腦油1萬多噸、柴油2萬多噸;國內單系列規模最大、產值最高的大連福佳大化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芳烴項目投產運營。
此外,遼寧抓住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和沿海經濟開發的機遇,在抓好在建的撫順百萬噸級乙烯等重大石化項目的同時,又啟動了大唐鐵嶺煤基聚丙烯、中海油營口千萬噸級煉油和百萬噸級乙烯等項目,推進園區石化工業高標準建設、高速度集聚、高質量發展。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