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航空市場的復蘇,國際航線增速開始快于國內航線。但與此同時,征收碳排放交易費的預期也得到各大航企的高度重視,國航、東航等大型航企已經成立專門的工作小組,來應對碳排放收費可能帶來的影響。
東方航空總經理馬須倫昨日表示,在民航業國內短線航程受高鐵沖擊的情況下,東航會對國內航線做出相應調整,并將國際航線的經營作為下一步重點。與此同時,國航在運力分配上也已經偏重國際航班。
對此,長城證券分析師宋偉亞表示,全球航空市場的復蘇可能是各航企加重國際航班投入的主要原因。碳排放交易費的征收,必然對國際航線較多的國航等企業產生重要影響。
據悉,按照歐盟今年8月公布的名單,有2000多家航空公司2012年起將被納入歐盟的排放交易體系(下稱“ETS”),其中有包括國航、東航、南航以及春秋、深航等在內的33家中國航企。
按照歐盟的規定,自2012年起,這些航空公司將被分配一定的溫室氣體排放限額,排放總量低于限額的航空公司可出售其限額剩余部分,而排放總量超標的則必須購買超出限額的部分。但與此同時,航空公司獲得的排放配額將逐年減少。
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以下簡稱“國際航協”)測算,如果ETS執行,第一年將會讓全球航空業成本增加24億歐元,并且這一數字會逐年遞增。國內航空業也不能例外。為此,國航、東航已經紛紛成立了項目小組應對此事,并推進節能減排的工作。
據記者了解,除歐盟外,另有澳大利亞、日本和新西蘭也計劃將航空業納入自身的ETS之中,如此一來,全球范圍內還將出現多個區域性碳排放收費標準及體系。
國際航協理事長喬瓦尼·比西尼亞尼日前表示,希望可以在國際民航組織的領導下,采取全球性行業解決方案來應對后京都議定書時代的航空排放問題。同時他也建議更多考慮到發展中國家的情況。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