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于油價大幅反彈和成品油價格上調,去年下半年以來三大石油巨頭的業績出現明顯增長。展望未來,國際油價有望保持高位運行,同時國內通脹壓力加大,成品油價格相對成本上漲的彈性減弱,不利于煉油業務。未來需關注一系列行業政策變動的影響,比如天然氣價格調整、資源稅改革、石油暴利稅的調整等。總體來看,在高油價以及國內能源價格改革的背景下,開采業務的利潤水平有望上升。關注上游業務蘊含的機會,首選為中海油。
原油長期供需趨緊。近年來中國的原油生產增長乏力,國內產量始終保持在1.8億噸左右的水平。研究預測認為中國的產能峰值僅為1.9-2億噸,可見國內供應增長潛力有限。未來十年,中國的原油進口有望倍增至4億噸左右。近年來中國需求一向是推動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重要刺激因素。中國石油供求長期趨緊的格局,將對油價起到向上推動。
油價有望繼續震蕩上行。預計今年油價有望保持高位運行,年內有機會超過90美元/桶,峰值可能會達到100美元。
成品油價格上調或將放緩。4月14日中國政府再度上調成品油價格。但是鑒于中國政府對通脹的擔憂情緒正在上升,這將會抑制發改委進一步上調成品油價格的意愿。另外,根據去年的石油價格管理辦法,當油價高于80美元時,將開始扣減煉油加工利潤率。因此,若油價進一步上揚,煉油業務向下游轉嫁成本的能力減弱,這對以煉油業務為主的中石化最為不利。
關注行業政策變動。未來油氣行業將面臨較多的政策變動,比如天然氣價格調整、資源稅改革、石油暴利稅的調整等等。這些政策改變將對石油和天然氣開實行業的業績起到較大的影響。
上游業務為王,首先中海油。在油價重返高位的背景下,上游業務盈利能力顯著提升,因此投資首選為中海油,因其上游業務比重最大,未來油氣資源增長前景樂觀,成長性相對較高。其次可以關注中石油,因其上下游業務較為平衡,在未來天然氣價格調整中有望獲益最多。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