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石油大學舉行生物工程與技術國際研討會。來自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中心和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以及英國牛津大學、劍橋大學、曼徹斯特大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瑞典蘭德大學(lund university),以色列巴依蘭大學(Bar-Ilan university),奧地利維也納農業與科學大(BOKU-University of Natural, Resources & Applied Life Sciences, Vienna),聯合利華公司,美國嘉吉公司(Gargill Inc)的教授、專家與學者分別舉行專題報告會。
本次研討會的目的是為化學及蛋白質科學相關領域的國內國際同行提供一個學術交流的平臺,介紹學術前沿,活躍學術氣氛,促進相關學科發展。會議包括兩個分研討會:分子自組裝與相互作用(Molecular Self-assembly and Interaction);蛋白—表達、折疊、結構和功能(Proteins: expression, Folding, Structure and Function)。研討會共舉行24場報告會,來自國內外的120多人參加會議,并就各個報告會進行交流和探討。
會議期間,被聘為中國石油大學榮譽教授的是:Alan Fersht,英國劍橋大學教授、蛋白質工程中心主任,英國皇家學會及美國科學院院士,作為蛋白質工程技術的創始人之一,多年來從事蛋白質折疊及蛋白質結構的研究;Bob Thomas,為英國牛津大學教授,英國皇家學會院士,中國石油大學生物工程與技術中心學術委員會主席,多年來從事表面活性劑自組裝機理及中子散射研究;張曙光,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高級研究員、生物醫學工程中心副主任,長期從事生物能源、海洋蛋白、表面活性等方面的研究;Uwe B.Sleytr,奧地利維也納農業與科學大學(BOKU-University of Natural, Resources & Applied Life Sciences, Vienna)教授。
中國石油大學生物工程與技術中心(Center for Bio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CB&B))成立于2005年1月,是該校實施是開放式發展戰略重點建設的科技創新平臺。中心以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應用基礎研究為重點,加強原始創新,努力培養一流人才。中心實行校長領導下的主任負責制,科研人才實行公開招聘,中心設立學術委員會負責指導中心人才引進,指導中心的科研發展方向,確保中心的科研水平和質量。學術委員會由10余名知名科學家組成,每界學術委員會的任期為5年。中心的科學研究以研究組為基本學術單元,推行研究組長(PI)負責制。在此基礎上,中心以發展目標和發展戰略為導向,以4個實驗室為依托,凝練科技目標,發揮多學科綜合交叉優勢,組織中心內精銳力量,構建和形成具有中心自身優勢和鮮明特點的四大應用基礎研究領域:生物界面、納米生物技術、海洋生物技術、能源生物工程與技術。中心特別注重開放發展和對外合作交流,目前,中心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生物工程中心、英國牛津大學工程科學系、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生物物理系、新加坡國立大學生物物理研究室、聯合利華等國外知名高校和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