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跌近70美元關口的國際油價再次把國家發改委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按照目前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國家發改委負責對成品油的價格進行調控。自6月1日調價后,國內油價已“休眠”三月有余,其間調價條件兩次滿足,但發改委一直“按兵不動”。隨著當前調價窗口的再次臨近,市場質疑調價機制名存實亡的聲音急劇放大,而《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即將修訂的傳聞也越來越多。
“管理辦法依然在發揮作用。調價不僅要滿足規定條件,還需要綜合考慮社會各方面的情況而定。”9月3日,發改委內部人士證實:正對《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作出修訂評估,但如何修訂還未有定論。
記者從參與評估的多位專家處了解到:目前暫定的修訂方向是縮短目前22個工作日的計價周期、調整4%的國際油價變動幅度。
“總的原則和方向是要更加市場化,怎么樣以及在哪個時間節點上完全走向市場化,這要看各方面的條件準備是否成熟。”上述發改委內部人士表示。
截至目前,發改委內部對《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如何修訂還沒有定論,比較樂觀的可能是在今年年底前拿出一份相對成熟的修改意見。在形成最終方案前,還需要與財政部等相關部委進行會商,并征求社會意見以進一步完善。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