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正在就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在業內征求各方的意見。9月20日,《每日經濟新聞》從中石油、中石化內部人士獲悉,發改委本月已對7月份下發的意見征求稿進行了修改,已否定了原稿中提出的將成品油定價權下放石油公司的方案,但是,新的定價機制很有可能加入“國內因素”。
據中石油、中石化內部人士透露,早在今年7月份,發改委就出臺了成品油定價機制革新意見征求稿,9月份又對意見征求稿中的相關內容進行了修改。
此前征求意見稿中有關成品油價格(破解油價困境)運行操作方案中明確政府制定并公布價格機制,但調價的具體操作權交給三大石油公司,同時放開對其他經營主體的價格管制。在最新的意見中,定價權限下放石油公司方案已經被否認。
針對 “定價機制將縮至10天”的傳言,發改委價格司有關人士日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稱,“沒有聽說過”。
記者了解到,意見征求稿還是明確了國內定價機制朝向市場化軌道前進,更加貼近國內市場的原則。其中提及的“根據國際市場油價變化及國內成品油市場供求情況自行確定調價方案”。這明確顯示發改委定價將要參考國內供需情況,看國內的批發和零售價變動而定價的思路。
息旺能源分析師廖凱舜認為,這將改變目前定價機構只看國際原油價格的局面,未來調價還要看市場供求,就算國際油價高企,如果國內市場供過于求的話,也不一定漲價,說不定還要下調油價,而供不應求時才會上漲價格。此外,批發價和零售價差價的變化也在考慮之中。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