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塔里木油田天然氣上產的好消息一樁接一樁:10月28日、29日,塔里木油田所屬塔中I號氣田開發試驗區、克拉蘇氣田大北區塊試采工程兩個資源量超億方氣田相繼投產,每年將為西氣東輸工程新增15億立方米的氣源保障,標志著塔里木加快推進“大塔中”戰略、實現克拉蘇氣田整體效益開發進入實質階段;11月2日,我國最大凝析氣田——塔里木迪那2氣田西干線4口新井陸續投產,使該氣田產能從日產800萬立方米提升到目前的1300萬立方米。至此,塔里木油田天然氣年產能將穩步超過200億立方米。
作為西氣東輸工程的主力氣源地,塔里木油田的這份“成績單”讓西氣東輸管道沿線“渴求”天然氣的用戶看到了希望。也進而為落實未來十年油氣發展規劃,盡早實現4000萬噸產量當量目標奠定了更為堅實的基礎。
塔里木盆地地域遼闊、油氣資源埋藏深、地質構造復雜、自然環境惡劣,油氣勘探難度居世界前列。從2006年起,塔里木油田就把天然氣業務作為成長性、戰略性和歷史性工程突出發展,并加快做大石油業務。勘探領域從盆地邊緣延伸到沙漠腹地、天山腳下,形成了輪南、東河、塔中、哈得四個油田群和庫車—塔北、巴楚—塔西南、塔東三個天然氣富集區,連續5年油氣三級儲量超過4億噸,基本實現了勘探無禁區。
2010年,油田進一步理順了工作界面:勘探開發部統一管理、部署、規劃勘探開發工作;“三大陣地戰”分別由庫車、塔北、塔中三個項目經理部對具體的生產環節進行勘探開發一體化的統一組織。勘探的“重在發現”與開發的“提高儲量動用率”由此無縫連接,形成了工作連動與資源共享。
面對鉆井投資占到勘探總投資70%以上的嚴峻現實,塔里木油田根據地質的認識程度和風險大小等因素,以日費、總包、區塊總承包、單井總承包四種模式對鉆井實行“對口”管理,實現了鉆井提速,控投增效。
其中,實行區塊鉆井總承包后,輪古地區的鉆井速度提高到原來的1.5倍,鉆井時效達到95%以上;哈拉哈塘的完井周期從首輪井的200天縮短至目前的90天。區塊鉆井總承包,還在甲乙方、承包商隊伍、油田與地方之間產生了潤滑劑、催化劑、粘合劑的神奇功效,鉆前征地由原先的平均25天減少為10天。
而油套管國產化,讓塔里木效益發展如虎添翼。從2006年起,油田與寶鋼、天鋼兩大鋼廠簽訂戰略聯盟協議,共同研制開發符合塔里木復雜地質條件的高規格、新品種管材。2009年,油田用國產管材代替進口管材1萬多噸,油套管國產化率從2006年的不足50%上升到99.5%,節約采購資金2.3億元。2010年,庫車勘探開發項目經理部管理的鉆井套管國產化率已經達到100%。
目前,塔里木油田的探井成功率位居全國石油行業前列,日產油超過100噸、日產氣井超過100萬立方米的高產井,占油田開井總數的45%以上。油田已在庫車地區建成了萬億方以上天然氣資源規模、在臺盆區找到20億噸油氣大場面,并邁入了油田、天然氣田、凝析油氣田開發并重、規模發展的新階段。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