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向對俄出口石油裝備技術平臺——中國石油裝備技術出口基地在中俄邊境口岸綏芬河落成。許多內地的中國石油裝備技術出口企業紛紛捷足先登,入駐基地,在中俄貿易最前沿拉開對俄石油裝備技術出口的序幕。
選擇入駐中國石油裝備技術出口基地的企業一致看準了基地的三大法寶:
基地占據“天時”:
目前,世界主要原油生產國特別是石油輸出國,大多不具備石油裝備的制造能力,長期依靠國際市場采購。俄羅斯及中亞石油國家對國外石油裝備技術進口量巨大,今年1-9月份,中國對俄機電設備出口額高達68.2億美元,在兩國貿易交流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由于中國內產原油量不會有太大增長,而石油機械生產企業的生產能力卻遠遠超過國內實際需求量,因此國內企業必須尋求新的市場,出口將成為國內石油鉆采設備等企業新的利潤增長點。國內企業加快開拓海外市場,已是大勢所趨,發展空間非常巨大。
基地坐擁“地利”:
中國石油裝備技術出口基地擁有室內展區一萬四千多平方米,室外展區八萬多平方米。它的地理位置優越,處于東北亞經濟圈中心地帶的百年口岸綏芬河市,與俄羅斯發達的濱海邊疆區接壤,集結了陸運、海運快捷的運輸通道。每年的對俄貿易占全國的十分之一,有著國內其它口岸無法比擬的優越性。
基地獨有“人和”:
中國石油裝備技術出口基地是中國石油商務理事會指導和支持下組建的貿易平臺;是由全俄華僑華人社團聯合總會、俄羅斯遼寧商會、俄羅斯華商總會、俄羅斯濱海邊疆區工商聯合會、俄羅斯游擊隊市市政府、綏芬河市市政府等支持主辦的。公司擁有二十多年的對俄貿易經驗,技術骨干力量雄厚,有多年對俄貿易的一流工作人員,同50多家俄羅斯企業有著長期的合作關系;公司依托國內眾多實力雄厚技術過硬的石油裝備企業,堅持“誠信為本、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經營理念,為俄羅斯、中亞等主要原油生產國和石油輸出國的服務,發揮著極其關鍵的組織和橋梁作用。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世界石油石化行業的全球化趨勢越來越明顯。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石油石化產業保持快速增長,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其先進設備及技術的應用是重要的推動力。中國石油裝備出口在數量、質量以及深度、廣度上都登上了一個新的臺階。我國石油鉆探設備人工成本低,產品價格平均比國外同類低30%左右,有的甚至低50%左右,在國際上價格競爭優勢明顯,中國石油裝備的整體形象在國際市場越來越強。中國石油物資裝備出口也進入到了強強聯合,規模經營,共同發展的好時期。
然而,正當許多企業為突破經營的瓶頸,將目光投向國際市場,瞄準俄羅斯及中亞市場時,行業間面臨的共性問題也日益凸顯。逐步走向世界走進俄羅斯市場的中國石油裝備業最缺乏的是對外界的了解,其次缺乏的是外界對自己了解。事實上,俄羅斯及中亞地區的市場龐大的石油裝備需求正在對中國國內的石油裝備技術出口企業形成巨大吸引力。作為能源生產大國,俄羅斯及中亞地區對石油等能源的開發一直位居世界前列,即便是受到金融危機影響,俄羅斯等國也并沒有減慢其開拓國際石油資源的步伐。然而,受各種因素影響,能夠進入俄羅斯及中亞地區市場的中國石油裝備企業寥寥無幾。
由于缺乏國際貿易經驗,無序競爭的事時有發生,致使有些企業面臨不應有的困境。這就使得越來越多的企業強烈要求最大限度地規避風險,攜手共闖國際市場。在這種大背景下,坐落在中俄邊境的中國石油裝備技術出口基地恰好規避了企業這些風險。基地建立起并完善了石油裝備俄羅斯及中亞地區的市場營銷網絡、國內資源體系和售后服務體系,加快了中國石油裝備走進俄羅斯及中亞地區市場的步伐,并通過售后服務,提供延伸服務,穩固市場,塑造中國石油裝備整體形象,順應了極其迫切的時代經貿發展的要求,積極探索整個石油裝備技術出口行業亟需解決的課題。基地屹立在對俄出口貿易的前沿,可作為出口俄羅斯及中亞地區的中國石油裝備技術的備用庫,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
目前,中俄中亞貿易迎來了歷史上關系最好的時期,中國與俄羅斯簽訂了一系列的貸款換石油合同,這種寬松的外部環境將為中國的石油裝備制造企業提供新的發展機會。因此,國內石油裝備技術出口企業大多看好國際市場,紛紛摩拳擦掌,準備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如此一來,同行業競爭不可避免,并且在未來會越來越激烈,而俄羅斯特殊的國情決定了我們發展的機遇。入駐中國石油裝備技術出口基地的企業可以發揮協同作戰的優勢,資源與信息共享,將高性價比的中國產品以快速便捷的途徑推向國際市場。
為了給國內的相關企業提供和國外客商面對面交流,零距離接觸的機會,中國(綏芬河)國際石油裝備技術展覽會,中國石油裝備技術出口基地揭牌儀式將于2011年1月中旬舉行,屆時將有俄羅斯政府及石油企業代表團,尼日利亞政府及石油企業代表團,烏克蘭、哈薩克斯坦、伊朗、沙特阿拉伯等20多個國家石油企業代表團參加該盛會。
中國石油裝備技術出口基地將依托國內實力雄厚的石油裝備企業,充分利用中俄兩國及世界各國的資源,加強同俄羅斯及世界各國石油企業的溝通交流,堅持為世界石油工業提供優質服務的方針,推動世界石油工業的發展,創造出石油工業美好的明天。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