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煉油工業實現新的歷史性跨越
躋身世界特大型煉油企業行列
12月16日13時30分,在中國石化鎮海煉化分公司生產調度室,當控制臺顯示原油加工量的數字跳出“2000”時,現場爆發出一陣陣熱烈的掌聲。這表明,我國最大的煉化一體化企業鎮海煉化今年原油加工量突破2000萬噸,躋身世界特大型煉油企業行列。這是我國煉油企業年加工原油首次超過2000萬噸,標志著中國煉油工業實現了新的歷史性跨越。這是鎮海煉化繼2000年原油加工量突破1000萬噸后,再度引領我國煉油業跨上第二個千萬噸的新臺階。鎮海煉化在朝著實現蘇樹林總經理提出的 “把鎮海煉化建設成為世界級煉化一體化標志性企業”的總體要求的征途中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這不僅是加工量上的倍增,更是企業管理、隊伍建設、市場開拓等多方面的素質的體現,表明我們的整體實力獲得了大發展。”鎮海煉化總經理江正洪說。鎮海煉化緊緊抓住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有利時機,在中國石化領導下,在國家有關部門和省、市的大力支持下,鎮海煉化勵精圖治、提升管理、推進改革、加強隊伍建設、加快發展,努力做大、做強煉油板塊。特別是近3年來,積極實施企業發展的戰略轉型,煉油、化工兩翼齊飛,以煉油促化工、以化工促煉油,通過擴建改造,優化加工路線,煉油裝置規模不斷擴大。2008年底,鎮海煉化形成了年2300萬噸煉油綜合加工能力,并走出了一條以加氫和脫碳工藝為特點,適應加工高硫和高酸值原油并具有良好經濟效益的加工路線。
“讓每一噸原油都發揮出最大的價值。”鎮海煉化建立了日、旬、月、季、年生產計劃控制機制,根據市場需求,滾動安排生產計劃,及時調整產品結構,通過日分析、旬小結及時發現和解決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加強對生產過程的管理,通過日計劃把生產任務落實到每個時間節點上,做到噸油必抓,確保企業生產連續高負荷、穩定、高效運行。在生產優化管理上,鎮海煉化形成了日產運銷協調會、周調度會和生產優化會、旬產運銷財協調會、月經濟活動分析會多層次的優化協調機制,使優化工作始終貫穿于整個生產過程,實現產出效益最大化。從而實現了原油加工量最大、劣質原油加工比例最高的目標,今年加工含硫含酸原油比例達到85%以上,顯著降低了企業生產成本。
瞄準國際水平,全面提升核心競爭力。鎮海煉化通過與國際大石油企業、國內煉油先進水平對標,研究制訂對策措施,組織開展達標競賽和“比學趕幫超”等活動,不斷提高各項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其中煉油綜合能耗47.33千克標油/噸、加工損失0.39%、綜合商品率96.29%、噸油耗水0.29噸、噸油排水0.07噸,居于國內領先水平,實現生產規模擴大與生產技術水平同步提高的效應。
與“十五”末相比,鎮海煉化年原油加工能力從1850萬噸增加到目前的2300萬噸,乙烯產能從0增加到目前100萬噸,大型生產裝置從44套增加到55套,產品種類從22種增加到52種,年經營規模從578億元到今年預計超1000億元。企業規模翻番,而在崗職工卻由當時的8068人減少到目前的6335人,其中還包含了為下一輪發展儲備的近400人。
鎮海煉化是我國最大的原油加工基地、進口原油加工基地、含硫原油加工基地和成品油生產基地,為國民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國際著名的所羅門咨詢公司績效評估報告顯示,鎮海煉化競爭能力居亞太地區72個煉廠第一組群。據美國《油氣雜志》統計,鎮海煉化煉油能力居世界煉廠第17位。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