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有兩條新聞值得關注,一個是成品油調價窗口將在下周再度開啟,97號汽油可能破8,再創歷史新高。另一條是中石油在2010年度實現利潤1676億元,相比上年增加了30%。
主持人:一邊是消費者日漸增加的用車負擔,一邊是壟斷油企節節升高的利潤,那么國內油價是否偏高,現行調價機制是否合理,下面有請資深媒體人楊浪濤為我們做詳細解讀。
楊浪濤:國內油價是否偏高跟所選的參照系有很大關系。從絕對值來看,相對于歐洲大部分國家十多元一升的價格,我們的油價還不算高,但歐洲國家普遍實行100%到200%的燃油稅,這些實行高額燃油稅的國家,都是高福利國家,因此不具有可比性。我覺得呢,目前跟中國可比性比較強可能是美國,中美兩國的燃油稅稅率相差不多,石油對外的依存度也接近,而從零售價格來看,中國已經超過了美國,因此國內油價我覺得還是偏高,如果再考慮收入等因素,那么中國的消費者顯然承受了比歐美國家更大的壓力。
主持人:對于油價的調整,很多消費者都覺得漲的快,降的慢,那么現行的油價調整機制是否合理了?
楊浪濤:實際上,現在的油價調整由于有發改委的參與,出臺的措施已經相對溫和了,如果嚴格按照現行調價機制來執行的話,可能消費者會覺得漲價的頻率更高,因為考慮到通貨膨脹的因素,現在每次漲價差不多都是調價窗口幾度開啟之后再調整的?,F行的油價是以布倫特、迪拜、辛塔三地原油的價格作為基礎,然后計算到岸價格,再加上港口費用、加工費用、各種稅收以及合理的利潤,按說國際原油價格是透明的,現在的利潤也是透明的,但后期的加工費用等卻是一筆糊涂賬,油企說多少就是多少。根據相關專家的分析,去年中石油利潤的大幅增長得益于國際原油的高漲,也就是說,國內各個行業都在忍受通貨膨脹的痛苦時,而國內的幾大油企卻在發大財,盡管在商言商并沒有錯,但作為央企不能分擔相應的責任,無論如何在社會責任這塊是缺失的,而且也說明現行的油價調整機制有缺陷。
主持人:油價調整機制一時半會也改變不了,那么對于消費者來說,可能更關心今年油價的走勢?
楊浪濤:從長期來看,油價肯定是向上的,特別是隨著全球經濟的復蘇和美國的量化寬松政策的進一步實施,今年國際油價很可能在二季度突破百元大關,那么國內油價也將會水漲船高,很可能會破8,這無論是對于國內經濟,還是消費者承受力,都將是一個嚴峻的挑戰。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