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下是否蘊藏石油的疑問已經多次將這個全國第二大淡水湖攪得火熱,40多年來,“終結湖南不產油的歷史”成為幾代洞庭兒女的夢想。2011年5月23日,西洞庭湖漢壽縣文蔚鄉一棉地驚冒可燃氣體的消息能否再一次掀起了八百里洞庭的石油熱浪?
可燃氣體鑒定為天然氣
6月3日上午,實驗人員帶著用塑料袋從漢壽縣文蔚鄉維新村一棉地收集到得神秘氣體來到常德昆侖燃氣公司,生產部負責人謝經理“熱情接待”了神秘氣體。隨后,神秘氣體接收了一臺德國進口的先進儀器的檢測。4分鐘后,檢測儀上清晰顯示氣體內含有乙烷(C2H6)成分,謝經理表示:神秘氣體不是沼氣,確定為天然氣。
隨后,謝經理等人觀看了記者在冒氣現場拍的視頻,鏡頭里可燃氣體鼓動的若大水花、藍色火焰、都讓昆侖燃氣公司的技術專家們驚嘆:這股氣體的氣量大、氣壓高,不同于以往零星的沼氣。專家們議論:如果沿著氣體的出口再深挖下去,不排除有大批量壓力更大的氣體噴出。當地的村民不能擅自開挖,以防出現意外。
40年未斷的洞庭湖石油夢
1970年的“常1號”第一次在洞庭湖發現了油氣顯示,但受當時的勘探技術的限制,“常1號”沒有再給湖湘大地帶來更為飽滿的期待。
1972年,洞庭湖石油開采的主戰場轉至沅江。“湘深11井”是目前洞庭湖油田出油最多的鉆井,一共出油22方,雖然相比其他鉆井碩果稍豐,但每天出油也不過0.66方左右。
2008年,浙江油田公司向中國石油集團申報深層勘探,并投資3000多萬元重啟沅江凹陷區石油勘探。2009年5月中國石油浙江油田分公司南方勘探湖南辦事處在益陽沅江市成立。
2009年,中石油又將鉆探機開進了漢壽縣陽南塘鄉。
洞庭湖地形極為復雜 探測難度極大
正是在這幾年間,“沅探1號”、“沅探2號”等三口鉆井開始扎入洞庭湖平靜的水面。數據顯示,除上世紀70年代投入的資金外,進入2000年后,中石油對洞庭湖石油勘探的投資號稱高達12億元人民幣。
據早前已經公開的初步數據,洞庭湖盆地石油資源儲量為2600萬噸,2006年的新一輪勘探分析結果顯示,該盆地具備形成年產26萬噸原油的中小型油田的物質基礎。
中石油的相關負責人稱,洞庭湖下地質結構極為復雜,勘探難度較大,“有多少油誰也說不準。”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