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12日下發通知稱,今后航空煤油出廠價格將逐步實行市場定價,過渡期間出廠價格按照不超過新加坡市場進口到岸完稅價的原則,由供需雙方協商確定。自8月1日起,航空煤油出廠價格每月調整一次,調價時間為每月1日。
分析人士認為,此舉意味發改委將航油定價權讓渡給了市場,如果未來汽柴油價格改革依舊比照此路徑推進,那么我國成品油價格市場化改革的步伐將比預料中更大。
定價權交給市場
英國阿格斯公司分析師麥文照表示,此次航油價格改革的最大亮點是發改委向市場交出定價權,并且將以往長達幾個月才能調整一次的航油價格明確改為一月一調。在過渡期間,航油出廠價由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與中航油協商決定,這等于是暫時將定價權下放給企業。
“真沒想到新機制會推出得這么快。”一直關注成品油價格改革的易貿集團副總裁、息旺能源首席分析師鐘健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此次改革實際是將航油價格與國際油價接軌,這種市場化的腳步出乎他的意料。中國證券報記者致電多位業內人士,他們均表達了類似看法。
數據顯示,2010年航油表觀消費量占成品油表觀消費量的6.78%。成品油分析師張斌認為,由于航油主要供航空公司使用,影響面相對狹窄,而且航空業對價格敏感程度較低,因此發改委先易后難,選擇了相對容易的航油作為成品油價格改革的突破口。
探路成品油價改
業內人士認為,此次航油價格改革是有關部門精心設計好的一次投石問路。
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常務秘書長王煒瀚看來,此次將市場化定價機制引入航油領域并非發改委的突然之舉,而是年內成品油價格改革一系列連環動作中的一環。
從7月1日起,我國航油進口實現零關稅,這實際上是為即將出臺的航油定價機制埋下伏筆。更重要的信號意義在于,作為成品油,航油的出廠價參照國際市場價格,這為今后汽柴油定價機制改革樹立了參照系。
一直以來,國內航油出廠價調整與國內汽、柴油價格同步進行,而最近一次航油價格在5月25日單獨調整,這后來被解讀為是在為此次航油價格改革做鋪墊。
“目前看來,有關部門對成品油價格改革進程的推進是有步驟的,今后汽柴油價格改革很有可能參照航油,實現與國際油價的接軌。”鐘健說。
鐘健預測,不排除有關部門進一步降低汽柴油進口關稅并擴大汽柴油進口范圍,最終形成以國際油價為參照的新成品油定價機制。如果汽柴油價格也采取類似定價機制,將有效避免目前各方對汽柴油定價合理成本與合理利潤的爭執。
航空公司承壓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航空公司人士告訴記者,在此次航油價格改革方案出臺前,發改委曾向國內航空公司征求意見,結果遭到航空公司的普遍反對。最終,在與中石油、中石化以及中航油的博弈中,航空公司落敗。
該人士說,按照新的航油定價機制,在國際原油市場高位震蕩的長期趨勢下,航油成本將持續上升,一個月一次調整的頻率也較改革之前大幅加快,這無疑抽走了航空公司與國際原油市場之間的緩沖帶,將航油成本直接推向市場。
目前航油成本占航空公司運營成本的35%以上。為了應對航油成本的上升,今后燃油附加費或許變為一月一調。卓創資訊認為,燃油附加費的調整并不能完全覆蓋航油上漲造成的成本增加,航空公司只能通過調整機票價格來消化這部分成本,而在高鐵快速發展的今天,航空公司的競爭力無疑將進一步被削弱。
除航空公司外,煉廠與此次航油價格改革密切相關。大宗商品數據商生意社分析師姜鑫認為,此次改革出臺后,煉廠能夠更靈活、更自主地掌握航油價格,其生產經營可以變得更加靈活,從這方面看,此次改革對煉廠是利好。但與國際接軌意味著市場對煉廠的生產規模、生產成本要求更高,新建的大型煉廠無疑在這方面更有優勢。就中石油和中石化而言,業內普遍認為后者的煉化水平更勝一籌。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