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消息,自今年4月7日,國內已有四個多月油價未作調整。這期間國際油價從每桶115美元的高點跌至80美元以下。國際油價高點和低點之間的跌幅已超過30%,為何國內油價卻毫無下調的動靜呢?今日,經濟學家陳永昌發表博文指出,我國成品油價總是“慢半拍”而且“跟漲不跟降”,主要在于我國成品油定價機制存在兩大缺陷。
首先是所參照的調價周期(22個工作日)過長,導致國內油價常滯后于國際油價的運行趨勢。另外,今年國際油價呈現漲快跌慢的新特征,單月降幅不足4%的參考指標,導致國內成品油價格跟漲不跟降。
進一步縮短國內成品油調整周期,收窄調價參考的三地原油變化率。更靈敏地反映國際油價的變化率,才能根治國內成品油漲多降少和跟漲不跟降的問題。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