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作為能源需求大國,石油價格變動牽動著國內經濟的神經,也吸引著大眾的眼球。近段時間以來,受國際原油行情的影響,市場普遍預期國內成品油價格將下調。
然而,隨著9月7日國際三地原油大漲,此前的價格下調預期終成“黃粱一夢”。
據監測數據顯示,昨日(9月8日),山東煉廠紛紛上調價格,汽柴油平均漲幅在50元/噸左右。之前,中石化、中石油已小幅上調批發價。
地煉廠加工量日漸恢復
種種跡象顯示,山東地煉的深加工熱情開始緩慢復蘇。
據能源數據,9月以來,山東昌邑石化、海科化工的日加工量已分別恢復到10000噸和4000噸,恒源石化的日加工量恢復到2000噸。
總體而言,山東地煉的常減壓裝置開工率日漸回復,較8月25日上升了7.1個百分點,達到36%的水平。
與此同時,山東地煉廠開始上調成品油價格。實時監測數據顯示,昨日上午,山東地煉紛紛上調產品價格,汽柴油平均漲幅約50元/噸。
分析師徐瑩介紹,9月7日山東小部分煉油廠上調批發價格,到昨日,上調批發價格已成為普遍現象。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之前已小幅調高批發價。大宗商品電子商務平臺金銀島數據顯示,自9月1日起,中石油在廣東地區不斷上調油價,上周累積上調幅度已達50元/噸。其中,國三柴油成交價在8320元~8340元/噸。
相對而言,中石化表現謹慎,但受中石油漲價的影響,9月6日,其將廣東全省的柴油成交價上調60元/噸,國三柴油價格漲至8380元/噸。
卓創資訊監測數據顯示,本輪漲價以柴油為主,漲幅在30元~80元/噸。
“9月,隨著全國休漁期的結束以及終端需求的全面啟動,主營單位開始進行試探性推價。”卓創資訊分析師李倩表示。
各方備貨“正當時”
中宇資訊專家認為,受8月原油行情走低以及發改委下調成品油價傳聞的影響,目前市場終端和中間商的庫存都很少,但隨著需求高峰期的來臨,不管油價是否下調,目前都是各方備貨的較好時機。
最關鍵的是,盡管航油價格、航空燃油附加費日前均已下調,但隨著國際原油價格止跌回升,近期國內成品油調價窗口恐難開啟。
據監測顯示,國際油價于9月7日大幅上漲,紐約油價漲幅3.64%。10月交貨的倫敦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大漲2.91美元,收于每桶116.22美元,漲幅為2.86%。
截至9月7日晚,布倫特、迪拜、辛塔三地原油變化率已經升至-2.57%,至此,同國家發改委規定的4%調價條件相比,尚有1.43%的浮動空間。
當前,國內成品油零售價格已經連續5個月沒有變化,公眾要求下調油價的呼聲雖高,但按照目前的成品油調價機制,油價下調將再一次落空。
業界呼吁,將成品油調價的22天周期縮短至10天,同時將調價變動率降低到2%,以此來適應變化莫測的國際油價,更好地實現國內油價同國際接軌。
一位業內人士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此前國際油價持續下跌逼出的國內油價下調時機非常短暫,可以說稍縱即逝。隨著國際油價出現反彈,近期下調成品油價格的可能性已經不大。”
廈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林伯強認為,本次油價下調再次落空,證明當前國內的原油調價機制已經不能適應國際原油變化的環境。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