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23日當周),WTI原油期貨跌去9%,布倫特油價跌了7%,主力原油合約大跌至六周以來最低水平,分別收于79.85美元/桶和103.97美元/桶。這導致國內成品油定價參考的重要指標三地原油變化率止住連漲勢頭,再次調頭向下。
截至9月23日,三地變化率收于-0.6%,跌0.09%。該機構測算,如布倫特原油價格維持目前水平,則10月中旬國內汽柴油價格下調窗口將再度開啟。統計數據顯示,截至9月22日,布倫特、迪拜、辛塔三地連續22日移動加權均價較4月6日基準價下跌0.57%。分析師申濤同樣預計,如果原油繼續圍繞80美元/桶橫向盤整,國內成品油下調窗口將在10月中旬打開。
盡管如此,業界對未來調價前景仍感晦暗不清。由于當下世界經濟動蕩不安,原油價格也無法維持穩定走勢。就在8月底9月初,隨著國際油價下跌,國內成品油價一度接近下調條件,但隨后國際油價出現戲劇性轉折,三地油價22日移動均價連續三周呈正向增長,迫使國內成品油價下調窗口于9月初關閉。
“只要把22天的波幅控制在4%以內,就變相地控制住了中國的油價。這就是為何市場經常出現國內油價漲、國際油價跌或國內油價下調、國際原油上漲的尷尬局面。”分析師張斌說。“與其埋怨油價不斷高漲,不如做石油巨頭的股東。”華安標普全球石油指基相關人士指出。數據顯示,2002年至2010年,WTI原油期貨價累計上漲334.73%,遠超我國CPI漲幅26.29%。石油能源的抗通脹能力,從原油價格的走勢中可見一斑。從產業鏈的環節分析,整合了上下游的公司盈利能力最強,全球大型的能源公司都有著完整的產業鏈體系,產、煉、銷結構大體處于123的水平,投資和盈利結構基本保持在上游勘探開發占70%、下游煉油銷售占20%、化工和其他占10%的水平。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