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中國委內瑞拉合資的廣東石化2000萬噸/年重質原油加工工程在廣東省揭陽市惠來縣破土動工,這一承載著中委能源合作厚望與粵東經濟發展新希望的工程終于揚帆起航。
探索中委合作新模式
中國國內煉廠專門煉制進口原油,廣東石化煉油項目不是第一家。但和油氣資源國互利共贏、相互依托,形成兩國上中下游能源規模一體化的全新合作模式,廣東石化煉油項目開創先河。
委內瑞拉石油的儲量和產量巨大,常規原油、非常規原油產量均居世界前列,總產量相當于中東地區總產量的一半。
2006年開始,中國和委內瑞拉兩國領導人相互訪問,進一步推動了奧里諾科重油帶的合作開發。在中委兩國“共同發展的戰略伙伴關系”的框架基礎上,集團公司董事長蔣潔敏于2007年3月26日訪委時創造性地提出中委石油“上中下游規模一體化”合作的概念、模式和目標,得到中委兩國領導人的高度肯定和認同。這一戰略構想成為推動和擴大中委兩國在石油能源領域的合作、規避投資風險的指導思想。
在這期間,兩國高層多次進行能源戰略上、合作上的研究和探討,簽署了一系列能源戰略發展框架協議。《擴大奧里諾科重油帶合作項目協議》,確定了中委原油生產、運輸和加工上中下游一體化合作目標和模式。上游方面,雙方在委內瑞拉成立合資公司,進行原油生產;中游方面,中委雙方在第三國注冊成立中委船運合資公司,主要運送中委合資生產的重油;下游方面,雙方在中國境內合資建立超重油煉廠。廣東石化煉油項目是中委能源規模一體化合作中第一個進入實施的下游煉廠項目。
中委兩國之間上中下游能源規模一體化合作,是一種創新的國際油氣領域合作模式,符合國際油氣領域合作的大趨勢,體現了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和互利共贏的合作理念。
保障南方能源供應新基點
中國南方多數省份是中國經濟最具活力的地區,是對能源需求最旺盛的地區。就拿廣東來說,缺煤缺油,經濟發展所需的能源大多從外部調運。
在煉油能力的布局上,中國石油一直側重于長江以北。在目前中國石油的26個煉廠中,只有2010年投產的廣西石化公司位于長江以南。廣東石化煉油項目作為中國石油在長江以南部署的第二個大型煉化企業,在廣東省設立的第一個煉化企業,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由于要煉制來自委內瑞拉的超重油,煉廠選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據廣東石化公司總經理魏強介紹,六大因素決定煉廠落戶揭陽。一是揭陽(惠來)大南海國際石化工業園在整個規劃布局上符合廣東省石油石化產業發展規劃。二是環境容量大。粵東這個欠發達地區本身沒有太多重工業,這為項目提供了空間。三是有海岸線,有建設超大型原油碼頭的水深條件,能夠建設30萬噸原油碼頭。四是整個大南海園區原住戶少,搬遷容易,且地勢比較平坦,適合建設煉油廠。五是鐵路、公路等交通方便。六是發展空間大。
廣東石化煉油項目將對平衡中國石油煉化產能分布不均起到積極作用,為經濟總量長期位居全國榜首的廣東省進一步發展又增添了一個重要砝碼。
打造世界級石化新基地
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廣東省是我國首個地區生產總值超5萬億元的經濟強省,但其東西北地區的發展仍然處于工業化初級階段。
中委合資廣東石化煉油項目和一批重大項目落戶揭陽市,承載著廣東省委省政府對粵東經濟崛起的厚望。對項目所在地惠來縣而言,這是千載難逢的歷史大發展機遇。惠來縣委書記、揭陽(惠來)大南海國際石化綜合工業園黨委書記林旭群多次表示,落后地區要實現跨越發展,必須靠大項目來拉動。
廣東石化煉油項目正是惠來渴望的大項目。項目開工后,不僅對當地建筑材料、交通運輸和服務業等有極大的拉動作用,同時化工園區的建設還會為當地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據介紹,項目將于2013年年底到2014年上半年迎來施工高峰期,最壯觀的施工場面將出現在2014年年中,預計施工人員達到3萬人以上,而這還不包括后勤隊伍。
廣東石化煉油項目投產后,將在粵東地區形成以石油煉制為龍頭的煉化一體世界級石化基地,完善石化產業鏈。“500多億元的首期投資,其帶動的下游產業就是幾千億元的投資。這是一個非常巨大的發展空間。”林旭群表示。
“打造粵東發展極,建設幸福新揭陽”,是揭陽市政府提出的發展口號。目前,在以廣東石化煉化項目為首的一批重大項目的帶動下,這一目標正在由憧憬變為現實。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