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網訊:發改委5月10日下調汽柴油價格,受到了國內市場的歡迎。成品油新定價機制推出卻落空,近期國際石油市場被希臘組閣擔憂主導,油價大幅下挫。伊朗制裁、中東動蕩問題猶存,油價走勢難以估計,考慮到復雜的市場因素,成品油定價新機制的推出還需謹慎。
成品油定價機制牽動民生
五月份以來,歐洲政治風云迭起,市場擔心法國易主和希臘選舉給歐元區經濟帶來拖累,國際油價一度暴跌至百元下方。伊朗受制裁至今,原油出口受到很大影響,由于制裁阻止中國、日本和其他買家購買伊朗原油,伊朗將有可能擴大其海上儲油。中東市場動蕩仍然存在,加之伊朗制裁,石油供應擔憂就依然存在,原油價格短期內仍有大幅上漲的可能。
國內成品油市場近期表現較平淡,5月10日發改委下調成品油價格后,部分業者適量補貨,然提貨者仍較有限,成交未有明顯增量,多數商家觀望明顯,操作積極性偏弱。若國際油價繼續下滑,成品油市場或將于本月底或下月初再次迎來年內二次下調,目前商家多關注國際油價走勢動態,行情近期難有大改觀,局部地區心態影響下,猶存小幅走低空間。
國際國內市場因素都不穩定情況下,從政府角度看,新定價機制改革推出可能還需要謹慎。一旦新的成品油價格機制推出,而國際油價同時大幅度上漲,“更快”、“更及時”、“調整幅度更大”可能會使消費者難以接受。我國成品油價格機制改革的四個基本要點是: (1) 原油價格參考地, (2)加權平均價格變動要求的天數,(3)加權平均價格變動要求的幅度,(4)由企業自行(宣布)調價和調價幅度。改革的關鍵點和最大亮點是由企業自行(宣布)調價和調價幅度。由于能源特性,政府不可能遠離能源。如果可以按照成品油定價機制,由企業自主調整,政府監管,那基本上就是價格市場化了。發達國家在能源價格調整機制的很多方面也是這么做的,如燃料調整機制。如果由政府規定個范圍,企業自主調整是朝市場化改革邁出的關鍵性的一步。
國際能源網分析認為:成品油價格改革的方向是市場化,使其更貼近市場,改革之后我國成品油價格調整會有“更快”、“更及時”、“調整幅度更大”的特征。但是,國際國內石油市場不穩定情況下,推出新機制,勢必會使國內成品油價格也隨國際油價頻繁變動,習慣了政府調整價格的中國消費者能否理解并接受?新機制的推出形式上是件很簡單的事情,但對于市場的影響卻很復雜,涉及到普通民眾的生活及市場穩定,政府方面肯定會慎之又慎。
【獨家稿件聲明】凡注明 “國際能源網”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圖表), 版權歸國際能源網或相關作者所有,任何媒體和個人如需全部或者部分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及作者,并添加源鏈接,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需長期轉載國際能源網信息請與 010-52456536 聯系獲取授權。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