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河油田特超稠油開發不斷向地下延伸,截至11月12日,地下1400多米深層特超稠油遼河洼60塊重力泄水輔助蒸汽驅試驗取得了喜人成果。
據試驗現場技術人員介紹,試驗井組采注比由原來的0.8上升至1.1,油藏壓力保持在4兆帕至5兆帕,井組日產油由原來38噸上升至92噸。從試驗數據看,洼60塊最終可提高采收率18.3%。這意味著,遼河油區有6個深層特超稠油油藏適合此方式開發。
遼河油田埋深小于1000米的I類油藏,已通過創新實施的蒸汽驅及SAGD開發,取得了顯著開發效果,而Ⅱ類和Ⅲ類稠油油藏埋深多超過1300米,最深近2000米。據專家介紹,常規蒸汽驅及SAGD技術難以應用在深層特超稠油。據悉,隨著稠油油藏深度的增加,熱損失不斷增大,難以滿足轉蒸汽驅及SAGD對蒸汽干度的需求,嚴重制約著開發效果。
為突破深層特超稠油提高采收率的技術瓶徑,遼河油田自主研發的重力泄水輔助蒸汽驅技術,突破地下千米特超稠油大關后,不斷向深層進軍。
重力泄水輔助蒸汽驅開采方式,是以一對疊置水平井為中心,周圍兩排直井作為生產井,上水平井注汽,下水平井排液,周圍直井采油。下水平井排液可有效降低油層壓力,提高井底蒸汽干度,提高采注比,促進蒸汽腔的形成和擴展,把原油驅替至周圍直井采出。這項技術創造性地將冷凝的水排掉,增加了蒸汽干度,改變了井下壓力,讓蒸汽快速注入井下,驅油速度加快,可提高采收率20%。
記者手記
記者在遼河油田采訪時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上個世紀末,油價高企,采油站附近的一些居民打起了油井的主意。不法人員回家打開油桶時才發現,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得來的,竟是最不吃香的稠油,而且已經凝固在油桶里,取都取不出來。無奈,他們只得把油桶拉回井站,說只要幫忙把油分出來就行,油還給井站……
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曾經,稠油在人們心中是名副其實的“愁油”,就連無處不在的“油耗子”也愁得不行。隨著蒸汽吞吐、SAGD、火燒油藏等技術的成功應用,一般的稠油已經難不倒石油人了;隨著稠油管輸技術及運輸工具的不斷創新,運輸的問題也得到了解決;現在,石油人又為如何在深層取特稠油犯愁,為如何不上返犯愁……
稠油的發展史是一部“愁”人史,也是一部解愁史。曾經,加拿大稠油開發專家給遼河油田的超稠油開發判了“死刑”。然而,石油人不斷攻關,不斷創新,愣是把特稠油開發這個世界級難題一點點突破,一點點拿下。
科技攻關需要創新,科技攻關也需要堅持。正是有了一代又一代石油人的不斷攻關,不懈努力,這愁壞了無數石油人的稠油才得以不斷解愁。正是這每一步的堅持與創新,推動了稠油的大發展。如今,稠油正逐步迎來“不愁”的明天。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