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網訊:中韓兩國是隔海相望的近鄰,石化產業界一直保持著友好合作的關系,兩國間貿易規模不斷擴大。現在,中國西部大開發戰略和煤化工、頁巖氣發展為雙方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機會。今后雙方將從貿易、技術、投資等方面深化合作。這是記者從9月25日在陜西西安召開的第12屆中韓石油化工會議上了解的。
當前,石化產業在中韓兩國都是重要的支柱產業。中國已經步入石化大國行列,煉油、乙烯規模均居世界第二位。韓國作為世界第六大石化生產國,在高附加值化工產品生產領域有較強的技術優勢。中韓雙方在技術、管理、投資、貿易等多方面均有合作潛能。據記者了解,今年1~7月,中韓兩國石化產品貿易總額達到282.8億美元,同比增長3.9%。2012年,中韓石化貿易額占到中國石化行業貿易總額的8.1%.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勇武指出,當前國際經濟形勢依然錯綜復雜,世界經濟復蘇艱難曲折,不確定因素較多。為加強合作交流,共同為兩國石化行業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環境,他建議雙方首先要進一步加強對話磋商機制建設,密切跟蹤兩國石化產品貿易動態,引導企業加強自律,共同維護公平貿易環境;其次,進一步加強技術交流與合作,韓國企業總體上走在技術創新的前列,特別是在新產品研發、節能環保等領域具有較強優勢,希望雙方協會定期或不定期組織一些專業技術交流活動;再次,建議下功夫推進兩國石化企業間的合作,實現貿易與投資的互利共贏。
韓國石油化學工業協會會長龐漢弘在致詞中指出,中東地區石化產品大規模擴產,北美頁巖氣開發提供了廉價原料,將給中韓石化業帶來更大挑戰,中韓兩國應當同心協力預測未來石化市場信息、新技術和產業結構變化,找出共同發展的最佳方案。特別是中國西部天然氣、煤炭資源豐富,在西安、重慶、成都等具有西部開發代表性的城市進行投資合作,將擴大兩國石化業的雙贏效應。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章建華從企業的角度建議中韓兩國石化企業從三個方面加強合作。一是積極把握市場機遇,深化合作。預計2012~2020年,中國的乙烯當量需求將以4.9%的速度增長,2020年達到4700萬噸,雙方應加強在石油化工領域的合作。二是積極利用地緣優勢,加強在國際貿易領域的合作。中韓兩國都是油氣資源的凈進口國,面對當前原油價格高位震蕩的局面,雙方應加強在國際油氣資源市場的信息交流和貿易聯合,共同提升買方的議價能力。三是共同拓展在環境保護領域的合作,推動資源優化利用、節能減排等領域的合作,共同致力于解決氣候變化等環境問題。
本次會議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與韓國石油化學工業協會共同主辦。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