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網訊:“今年已經從泰國購進了4萬噸柴油,如果粗略地按照8000元/噸的油價計算,進口額已達到3.2億元人民幣。”作為云南“蔬菜換石油”項目的實施主體,云南云投版納石化有限責任公司(下簡稱“云投版納石化”)昨天透露,云南“蔬菜換石油”項目進展順利,按照市價換算,每出口1噸蔬菜,可換得近1.5噸柴油(柴油國標密度為0.83公斤/升左右,也就是說1升柴油約為0.83公斤。照此計算,1噸柴油約等于1205升)。
購進柴油市場價達3.2億元
“蔬菜換石油”是云南貿易史乃至中國跨境貿易方式上的一種創舉。談到起源,還得將時間回溯到2008年6月,在昆明舉行的第十六屆昆交會上,在國家商務部、云南省政府的提倡和推動下,中泰雙方簽署了《中泰蔬菜換成品油易貨貿易總的框架協議》。
國際能源網訊:不過,這樣一個看似雙贏的項目,一開始雖然在部分細節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兩國存在體制、機制、管理、產業發展等方面差異的問題,再加上傳統交易發式的種種弊端,之后數年,該項大宗農產品對外交易一直沒有形成氣候。
得益于多方努力以及昆曼大通道的打通,從去年開始,“蔬菜換石油”項目才走向正軌。以云投版納石化為例,其旗下的蔬菜公司—云南青美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美科技”)的基地位于宜良。在宜良生產好的蔬菜,直接通過陸路運送到版納磨憨,經老撾會曬至泰國清孔,然后再運送至曼谷。
從泰國進口的成品油進入云南有兩種方式,一是走運送蔬菜至曼谷的路線,二是走瀾滄江-湄公河成品油運輸線。“目前成品油入滇,主要以陸路為主,水路為輔。”云投版納石化負責人蘇紹良介紹,今年截至目前,從泰國購進的柴油總量達4萬噸,如果以8000元/噸的市場價計算,進口額達3.2億元人民幣。
1公斤豌豆莢新加坡賣到120元
由于泰國屬于亞熱帶氣候,不易種植蔬菜,對溫帶蔬菜的需求量較大,這是云南蔬菜在泰國受歡迎的主要原因。但是,很少人知道,出口到泰國用于換石油的蔬菜究竟產自哪里。
在青美科技相關負責人的帶領下,記者昨天走進了這個專門種植出口蔬菜的基地。
走進宜良縣馬街鎮,引入眼簾的是一排排整齊排開的蔬菜大棚,場面煞是壯觀。“這里主要種植了菠菜、上海青、油麥菜、豌豆莢等。我們的蔬菜基本不用農藥,用的都是有機肥。”青美科技負責人唐少華介紹說,在這里,他們有1000多畝大棚種植示范基地,未來計劃帶動周邊農戶種植1萬畝。
在距宜良縣城不遠的地方,是青美公司蔬菜出口的保鮮加工中心。走進加工車間,唐少華指著一捆豌豆莢自豪地說,這個運到新加坡后市場售價可達120元/公斤,菠菜賣到馬來西亞后售價也可以達到60-80元/公斤。
如此昂貴的蔬菜,1噸究竟能換多少成品油呢?現場的一位工作人員幫我們算了一筆賬。“我們一個貨柜能裝9.5噸蔬菜,出口到國外能賣到11萬元人民幣。按照成品油8000元/噸的進口價計算,每噸蔬菜大約能換得1.44噸柴油。”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