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近半年來大幅“跳水”。中國國際經驗交流中心執行局副主任吳越濤測算,“如果今年(油價)再下降25美元(下同),我們(中國)節約成本應該超過500億,這是一個很大的紅利”,他同時呼吁中國加快與重大產油國合作步伐。
2014年6月下旬開始,國際油價開始大幅度下跌,至2015年1月15日,布蘭特原油(45.25, 0.10, 0.22%)報每桶48.55美元,正好下跌60%。
“從基本面來說,供求雙方的不平衡,特別是供給的大幅度增長,使得油價下跌成為一個趨勢;短期主要是傳統產油國和頁巖油國家的博弈造成的”,吳越濤在當日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舉辦的“經濟每月談”上分析,目前全球原油需求總量穩定,但北美大陸原油供給增加,導致供求關系變化。
吳越濤分析,油價下跌對世界經濟總體“好消息比壞消息大一些”,降低了工業、民生成本;但具體看,美國、歐盟、日本、印度、中國等工業國或者制造業大國是利好;對巴西、委內瑞拉、伊朗、俄羅斯等傳統產油國,油價下跌是巨大打擊。
中國是一個原油凈進口國。2014年中國進口原油3.1億噸,據此推算,原油對外依存度為59.6%,較2013年上升2.6個百分點。
“2014年保守估計至少降10美元,可以解決我們的成本200億。”吳越濤分析,油價下跌的不利影響主要是今后一段時間通貨緊縮風險,以及對國內油田、新能源發展的積極性,以及煤制油、煤制氣、煤化工產業的影響。
對此,吳越濤建議,中國應加快一些價格改革,特別是能源資源類的價格改革;加快國家石油戰略儲備的步伐;與石油生產的重要國家加強合作,“現在應該是一個比較大的時間窗口,特別是一些重大產油國,也希望在美國之外尋找另外穩定的、長期的市場”。
就油價走勢,吳越濤預計,2015年早期油價會出現一個探底過程,在40-50美元形成一定支撐;全年到2016年左右會觸底反彈,可能回升至60-80美元;如果不出現大的軍事沖突和政治事件,超過100美元可能性較小。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