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震動之下,中石化或將迎來一場史無前例的大規模轉型。
8月26日最新消息顯示,國際油價在跌破每桶40美元關口后,再度大幅下挫,刷新了2009年2月以來的低點,甚至有可能跌破30美元。以“三桶油”為代表的國內石油企業資本開支雖然并不完全與國際油價同步,但本輪國際油價的下挫勢必沖擊成本較高的產能及其周邊產業,國內石油產業面臨新一輪考驗,縮減趨勢已成定局。
對于中石化來說,一方面是二季度業績環比增長10倍引發市場關注,另一方面則是海外市場的大規模裁員帶來的諸多話題,這不得不讓人猜測,這是否也意味著中石化在進行著一場利潤板塊的戰略調整?
中石化2015年二季度的財報預告好得幾乎令人難以相信。
中石化發布的業績預告顯示,公司預計2015年第二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相較于2015年第一季度環比增長1000%以上。有分析認為,這份超出預期的業績增長,是在近一兩年內出現業績“洼地”的背景下形成的。
公開信息顯示,中石化2014年營業收入2.83萬億元,營業利潤為654.81億元,收入比2013年減少1.9%,營業利潤大幅下降32.1%,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432.38億元,比上年同比減少35.1%。
不過,2014年中石化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減幅卻并不大,2013年為1518.93億元,2014年為1483.47億元,減幅為2.3%。
接下來,2015年一季度的財報以更嚴峻的形勢倒逼了中石化的改革。
中石化2015年一季度財報顯示,公司營收為4782.41億元,同比下降25.4%。其中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6.85億元,同比下降87.5%。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為13.36億元,同比下降90.1%。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來自券商的分析人士就表示,“在利潤洼地,即使利潤出現1000%的環比增長,也不過是回復到去年同期的水平。”
然而,中石化面臨的挑戰卻不僅如此,香港致富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肇越就表示,“2015年9月,美聯儲很可能將對美元進行加息,這意味著美元將會升值,對于美元加息,相對的包括原油在內的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將面臨下調。”顯然,原油價格的再度下調,將給原本就承受較大價格壓力的中石化帶來更大的挑戰。
在2014年的中石化財報中,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就表示,“回顧本屆董事會任期的三年,全球經濟脆弱復蘇,中國經濟在經歷了30多年快速增長后進入調整期,逐漸步入新常態,呈現出速度換擋、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的特點。”
中石化董事、總裁李春光則用具體數字呈現出這一“新常態”,“2014年,國際原油價格上半年高位震蕩,下半年單邊大幅下挫,進入第四季度出現‘斷崖式’下跌。普氏布倫特原油現貨價格全年平均為99.45美元/桶,同比降低8.5%。”
而在2015年,預計國際油價將繼續維持弱態勢頭。“面對低油價形勢,中石化將堅持儲量、產量、投資、成本、效益相統一的原則,優化勘探部署,降低開發成本,提高油氣商品率。”按照這一部署,中石化2015年全年計劃境內生產原油300百萬桶,境外48百萬桶,計劃生產天然氣8863億立方英尺。
與此同時,財報數據還顯示,2014年中石化勘探費用為人民幣110億元,同比降低12.8%,主要歸因于公司優化勘探投入,提高勘探成功率,有效降低勘探支出。但是,職工費用卻同比增長了3.4%,達到人民幣572億元。
“人員調回”事件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發生的。
先是路透社援引中石化相關人士消息稱,曾一度進行海外擴張的中石化海外資產部門正在進行一場以降低成本和提升效率為目標的重大改組,近40%的海外員工將調回北京總部。
隨后中石化新聞發言人呂大鵬澄清表示,此次調派回國內的員工為中石化集團國際勘探開發公司的中方員工,該公司80%以上為外籍員工,派駐國外的中方員工僅有700人左右,調回國內工作的是中方員工中的263名。
眾所周知,中石化是中國最大的一體化能源化工公司之一,主要從事石油與天然氣體勘探開采、管道運輸、銷售、石油煉制、石油化工等業務。
在中石化內部,有五大事業部,即:勘探及開發事業部,煉油事業部,營銷及分銷事業部,化工事業部,本部及其他。按照2014年的收入數據,這五大事業部在公司整體營收中的占比分別為:4.8%,27.1%,31.3%,9.0%,27.8%。
不難看出,勘探和開發事業部的占比最低,而且其在公司整體業務中的占比還呈現連年下降的趨勢。公開數據顯示,2014年中石化勘探及開發事業部經營收入為2275.97億元,2013年則為2421.07億元,抵銷事業部間銷售收入前占合并經營收入比例2014年為4.8%,2013年為5.0%。
從時間序列來看,勘探及開發事業部的收入和收益也呈現逐年下降趨勢。2014年中石化勘探及開發事業部經營收入為2275.97億元,經營費用為1805.40億元,經營收益為470.57億元,2013年這三項指標的數據則分別為2421.07億元、1873.14億元、547.93億元,2014年同比下降6.0%、3.6%、14.1%。
在人力成本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勘探與及開發事業部的員工人數卻在五大事業部中居于首位。
中石化的員工業務部門結構圖顯示,勘探開采人數為14.41萬人,占全部員工的40%,煉油人數為7.87萬人,占全部員工的22%,化工人數為6.70萬人,占全部員工的19%,油品銷售為5.73萬人,占全部員工的16%,科研及其他為1.15萬人,占全部員工總數的3%。
與此同時,海外人員數量及其工作效益最受關注。2014年11月24日至12月24日,根據中央統一部署,中央第六巡視組對中石化進行了專項巡視。2015年4月30日,根據巡視組公布的中石化整改情況顯示,“關于一些油氣項目資產投資回報率較低,有的多年沒有產出等問題。中石化目前在全球27個國家擁有項目51個,對項目運行情況深入分析,制定了整改措施。”
這些整改措施,包括2015年同比壓縮投資規模22.2%,壓減低效無效產量840萬桶;油氣生產項目操作成本同比壓縮10%,管理費用同比壓縮15%;回撤中方外派人員274人,減少當地雇員105人。”
而在改革用人制度方面,提出2015年將率先在油品銷售公司、國際石油勘探開發公司開展試點,研究制定職業經理人試行制度,建立對經理層崗位依據市場化機制選拔、實行市場化管理的機制。這也意味著,居高不下的人力成本有望得到控制。
而據知情人士透露,“海外人員調整不過是中石化控制人力成本的第一步。”
中石化2015年一季度財報顯示,“公司實現油氣產量 117.8 百萬桶油當量,同比下降 1.0%,其中原油產量同比下降 2.0%,天然氣產量同比增長 2.1%。受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低位影響,勘探及開發板塊經營虧損人民幣 12.3 億元。”
中石化內部人士表示,“巡視組對中石化進行專項巡視后的整改,加上一季度的經營性虧損,讓中石化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和運營效率成為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
回歸利潤最豐厚板塊
收入增長的同時利潤下跌的狀況并不是中石化特有的命題,而是世界性的趨勢。
一個月前《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的數據就揭示了這一點,“今年,世界500強的入圍門檻提高至237.2億美元;總收入達31.2萬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了0.49%;但總利潤比去年減少了14.76%,為1.67萬億美元。” 同時,中石化在榜上排名比2014年上升一位,排名超過殼牌石油,成為榜單亞軍。
由此,對于中石化的當務之急則是,能否找到另外一塊利潤生成的沃土。
這份沃土就是非油品業務,2015年一季度數據顯示,中石化成品油零售量為2890萬噸,同比增長5.9%;而非油品營業額達63億元,同比增長75.0%。
事實上,就在2014年9月,中石化對銷售業務進行重組,引入社會資本,加速在非油品業務領域的布局,已經在便利店、汽車服務、O2O、金融等領域與多家企業展開合作。數據顯示:中石化擁有加油站30551座,開設了近2萬家易捷便利店。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統計顯示,前十大連鎖便利店在中國合計有約5.8萬家店鋪,中石化可謂占據1/3強的江山。
當然,除了非油業務之外,中石化的化工業務將有望迎來最佳業績表現。2015年第一季度,中石化化工業務實現收入751.04億元,同比下降27.14%;實現經營收益30.69億元,同比扭虧,且季度盈利在不斷提升。
分析人士表示,“預計國際原油價格下半年維持弱勢是大概率事件。不過低油價有助于石油化工產品價差擴大,盈利能力提升。”
目前,中石化正在剝離非核心資產,比如出售一些會耗費巨資開采利用才能實現收益的油氣或天然氣資源,同時,針對下游銷售板塊啟動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也將有助于集中優勢資源在上游領域,回歸利潤更豐厚的煉油及營銷板塊。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