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西北采油一廠開發工作會議上傳來喜訊,自2014年下半年以來,河道砂油藏在沒有新井投產的情況下,連續兩年實現產量穩中有升,日產油300噸,累計產油162萬噸。
“就像人要不斷補充能量一樣,河道砂油藏只有通過精細注水,才能實現良性開發。”該廠開發研究所副所長李滿亮說。
河道砂油藏是典型的河流狀分布油藏,具有河道寬度窄、延伸長、厚度薄等特點,以水平井開發為主,地層能量保持程度較差,開采難度極大。技術人員著眼質量效益,堅持在精細注水上做文章,在差異化注水開發上下功夫,在對注采井組動態論證分析的基礎上,找到了制約河道砂油藏注水開發的主要矛盾,原來是斷裂遮擋、高滲條帶存在、韻律段不對稱等因素造成了注水無效果、開發效果差。
TK1115區塊是典型的河道砂油藏,油藏開發人員多次論證調研,提出了“耦合注水”的開發思路,實行4注4采“一對一”的注采井網,讓水井注水,油井關井保壓。“耦合注水”實施后,該區塊液面、靜壓均明顯上升,能量得到快速補充,區塊日產油從前期0噸上升到30噸。這次“投石問路”打開了地質研究人員注水的新思路,自此,該廠先后在11個注采井組進行“耦合注水”實驗推廣,累計增油2萬噸。
目前,該廠技術人員在總結前期注水開發經驗的基礎上,形成了地質模型刻畫、高滲通道評價、分韻律段注水、耦合注水、水竄治理等一系列適合河道砂油藏注水開發的新思路、新舉措。
“下一步,我們將大力推廣使用注水開發新工藝,優化差異化注水開發,構建注水“大運行”網絡,讓每一滴水都發揮好作用,預計創效可達千萬元。”該廠總地質師馬洪濤說。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