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青海油田分公司(簡稱“青海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副院長汪立群5日向中新社記者透露,近兩年,英西探區連續鉆獲近10口日產達1000立方米井,建成產能15萬噸,已成為青海油田增儲上產、建設千萬噸規模高原油氣田的主力資源接替區。
英西深層屬柴達木盆地英雄嶺構造帶,此間平均井深在4600米左右,由于受地表條件、工程技術以及勘探認識等因素的限制,地震勘探被譽為“禁區”,是柴達木盆地油氣勘探最難啃的“硬骨頭”,被地質專家譽為世界級勘探難題。
汪立群介紹,8月28日,青海油田英西中帶跨年度投產的7口水平井產油已超3.1萬噸,成為英西區塊水平井單井產量最高、穩產時間最長、建產效益最好的領頭羊,初步實現了長期穩產、效益開發,開辟了柴達木盆地湖相碳酸鹽巖油藏開發新模式。
“高溫、高壓、高含鹽、埋藏深是柴達木盆地英西構造帶的共同屬性。”汪立群說,英西區塊通過直井鉆探證實,以基質孔儲層為主的油層,具有縱向厚度大、平面分布穩定的特點,鉆遇此類儲層的預探井、評價井、開發井試油試采均不同程度獲得油流。但直井針對此類儲層開發效果不佳,初期產量較高,但后期穩產能力較差。
據此,青海油田針對廣泛發育的基質孔儲層直井難以有效動用的瓶頸,在認識清楚、埋藏較淺、穩定分布的獅41井區Ⅳ油組探索水平井開發方式,部署評價井獅平1井。在工藝措施上,青海油田采用裸眼封隔器分8段壓裂改造,目前日產量保持在11.32噸,穩產期達400天以上,實現了英西中帶基質孔儲層有效動用。截至8月底,部署的9口跨年度水平井已投產7口,平均單井日產量高達40噸,實現了英西中帶水平井開發產量與效益的雙提升。
汪立群表示,對勘探來講,柴達木盆地湖相碳酸鹽巖油藏的開發在復雜的3D地震攻關取得成功,為地下構造形態和油藏主控因素奠定了基礎。同時英西探區千噸井的發現,也為柴達木盆地湖相碳酸鹽的勘探領域的拓展起到引領作用。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