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世界報》9月5日刊登題為《中國打破美元對石油的主宰》的文章稱,許多政府正在談論一些角色已經開始了膽怯的嘗試,但只有中國人做得輕松,一步一步地擺脫對看似過于強大的美元的依賴。
文章稱,在4個月內,中國在石油期貨交易中的市場份額已經達到14%。據路透社計算,上海期貨市場的石油合約有七分之一是以人民幣結算。這樣一來,中國期貨市場已經在改變全球能源市場的規則。以前存在西得克薩斯輕質原油和布倫特原油雙頭壟斷格局,這兩種原油分別在紐約和倫敦以美元交易。但現在出現了第三個重要的石油主導價格,而且是以人民幣計價的。
文章稱,今年3月中國才在上海推出了自己的第一份石油期貨合約。從那時起,外國人也可以用人民幣購買這樣的期貨。第一份合約在9月初到期,合約結算順利完成,幾家中國國有大型石油公司都按時交付了3月份約定的交貨量。
文章稱,北京成功做到了迄今為止別人徒勞嘗試的事情。不論俄羅斯還是迪拜對西得克薩斯輕質原油和布倫特原油發起的攻擊都失敗了。布倫特原油在全球能源市場占到類似的市場份額花了20年時間。由于人民幣仍然不能完全自由兌換,中國的成功就更加引人注目。目前,人民幣跨境支付仍存在障礙。
文章稱,石油交易主要發生在期貨市場。石油期貨合約已經超過了實物交易量的23倍。期貨合約確定了后續交割的價格——通常是3個月后的價格。但也有長期協議。
文章稱,中國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費國。中國每天進口約900萬桶原油。以人民幣確定自己的指導價格是非常有好處的。這給國內煉油廠和其他大型消費者提供了規劃優勢。與此同時,這種攻勢也促進人民幣成為全球貿易貨幣。迄今為止,中國貨幣在全球交易中的使用量占比僅為2%。對于一個新興的世界大國來說,這個份額實在太小了。特別是因為中國正在與美國進行一場貿易戰,而華盛頓卻相當直接地將美元這一世界主要貨幣用作武器。
文章稱,在美元的崛起過程中,石油發揮了重要作用。美國總統尼克松宣布結束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后,就派他的財政部長威廉·西蒙前往沙特阿拉伯。西蒙勸說沙特國王不論和世界上哪個伙伴都只用美元交易石油。作為回報,美國給沙特提供武器和保護。此舉聰明之處是,沙特可以把石油美元投入美國國債,以此給美國的赤字提供融資。自那以來,全球石油都用美元交易。
石油是交易量最大的原材料,年交易額約為14萬億美元——與中國的經濟總量相當。美元也借助石油成為無可爭議的世界貨幣。整個金融體系以美元為基礎。這使得華盛頓能夠排除全球系統中的個體參與者。因為每個交易的人都需要美元,在某種程度上依賴美國的恩賜。僅這種威脅就是如此強大,以至于沒有人想惹惱美國人。而且僅僅借助美元,對伊朗的制裁就如此有力。
文章稱,現在中國可能會間接幫助伊朗。因為如果石油現在也用人民幣交易,德黑蘭至少可以繼續出售石油。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