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渤海灣地區,華北油田的資源品質逐漸變差,加之主力砂巖油藏采出程度高、注采井網不完善、投資成本削減等因素,產量遞減壓力日益增大。而作為穩產根基的新建產能方式,又因新發現資源落實程度低、分布零散、當年動用率高等問題,面臨重重困境。
在資源品質難以快速改善的不利形勢下,華北油田開發系統將穩產上產的關鍵放在效益建產上,想方設法從管理角度降低成本,力求利用更少的資金實現更多的生產能力。
把好“源頭關”。樹立效益建產理念,對建產的目標塊進行經濟效益排隊,按照“不可采不動用、不經濟不建產”的原則擇優建產,對效益差的區塊倒算投資和成本,優化產能部署。今年,華北油田新建產能區塊內部收益率全部達到8%以上。
提好“升級擋”。針對以往接力式開發模式造成的周期長、見效慢問題,堅持勘探開發一體化、評價建產一體化,推動資源快速升級,盡快見到投資回報。今年,華北油田僅在冀中采油一廠高陽、文安以及二連阿爾等油田,通過滾動建產的方式,新鉆井150余口、建產能29萬噸,彌補了老區遞減的部分產量缺口。
用好“儲備糧”。難采儲量和長停井盡管有資源潛力,但因經濟效益等原因一直被閑置。面對這些儲備資源,華北油田分門別類做工作,推進資源的效益利用。對未動用儲量進行貧中找富,優選甜點區重新效益評價,僅在家29等3個斷塊就新建產能6萬余噸。對關停井,采取與新建產能和老油藏綜合治理相結合的方式,以新井帶動老井恢復,年恢復產能14萬噸。
算好“成本賬”。工程設計方面,優化鉆井、試油設計,開發井二開井比例達到98%,試油井比例控制在30%以下,嚴格控制無效進尺,優化完井,口井減少進尺15米,節約投資3500萬元。地面工程方面,通過利用閑置設備、應用一體化集成裝置等方式,節約投資4000余萬元。施工方面,推進鉆井、錄井總包模式,推廣電代油鉆井,節約投資3億多元,有效彌補了產能建設投資的不足。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