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12時,西北油田采油二廠10-4計轉站,隨著儲存倉排氣口后截斷閥的打開,加入殺菌劑的液體以每秒1米的速度進入10-4計轉站至二號聯輕烴站伴生氣管線,這是西北油田首次為伴生氣管線加注殺菌劑。
“此次是我們首次為伴生氣管線加注殺菌劑,可進一步預防和減緩管線腐蝕速度,對提高輸氣管線的使用壽命和保障安全生產具有重要作用。”在現場組織施工的生產運行室副經理牟飛云介紹。
10-4計轉站至二號聯輕烴站伴生氣管線于2011年11月投產,長度約23千米。塔河12區伴生氣為高含硫化氫和二氧化碳的濕氣,隨著輸送運行溫度、壓力的降低變化,在管道低洼段和爬坡段凝析形成積液,硫化氫和二氧化碳溶解于管道積液,形成電化學腐蝕環境。隨著管線服役時間的延長,腐蝕問題日益嚴重,經SEM檢測發現,腐蝕物中含有鐵細菌、腐生菌、硫酸鹽還原菌等細菌,很容易造成管線腐蝕穿孔,不但影響外輸,而且會造成很大的安全環保隱患。
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和采油二廠加大管線腐蝕穿孔機理研究,通過殺菌劑主劑體系優選,加入穿透垢層配方和室內系統評價實驗,研發出了GCYSJ-1型垢下光譜性殺菌劑,對鐵細菌,硫酸鹽還原菌,腐生菌的垢下殺菌率均可達到96%以上,具有較好的殺菌效果。
為準確評價藥劑效果,在加注殺菌劑前對管線清出物進行取樣,檢測其細菌含量,試驗前1個月進行監測管線末端的腐蝕速率。預膜前進行了清管作業。現場兩組氮氣車提供動力作業,一組置氮,一組增壓。用純度100%的殺菌劑通過涂膜清管器將藥劑帶入管線中,在導向清管器后,注入一段長度殺菌劑,通過控制清管器速度,兼顧技術要求和經濟性最優化措施,殺菌劑有足夠的時間與管壁接觸形成保護層。殺菌劑段塞后面是涂膜清管器,它用來將緩蝕劑均勻應用到管路內壁上。
晚上11時40分許,加入殺菌劑的液體到達二號聯輕烴站,標志著伴生氣管線加注殺菌劑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