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底,從長慶安塞油田產能建設項目組傳來消息,坪橋作業區坪加平32井通過重構地下認識體系,重建注采井網結構,日產油達5.76噸,實現了老區塊成功“淘金”。
安塞油田負責人介紹:“隨著安塞油田開發的不斷深入,單井產量低、采油速度低、綜合含水高等不利因素,讓老油田開發受限。想要發揮地質研究‘千里眼’作用,必須依托一個個細微變化的大數據,準確找到埋藏在地下的油藏,其難度不亞于大海撈針。”
針對主力油層生產井多,采出程度高,邊水推進造成普遍高含水,剩余油主要分布在動用程度低的非主力油層,安塞油田將目光重新鎖定主力油層,結合近年新鉆井、動態監測資料狀況,大力開展以深化老區、二次加密、攻關深層為主攻方向的產能建設結構調整,堅持由多井低產向多井型提單產、點多面廣向集中突破轉變,全方位優化老油田層系、井型和井網。同時,結合剩余油分布特征、水驅規律和動態監測研究成果,加大短水平井開發部署,探索形成了“與主應力斜交、不穿水線”布井方式和“多段壓裂、密集布縫、大排量、低黏混合壓裂液”儲層改造技術,使單井產量和開發效益顯著提升。
為了保證最佳驅油效果,安塞油田技術人員積極與鉆井、定向、錄井人員密切配合,不斷優化新井井位、水平井靶點和軌跡,選取最佳油層段,促進各層位均勻出力。
“以王南作業區王加42-0261井為代表的超短半徑側鉆水平井方式,驗證了柔性桿徑向鉆井技術的可行性,為剩余油的高效采出提供優勢通道。”安塞油田負責人說,“不僅如此,短水平井的投資成本與常規水平井相比也大大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