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油砂山油田探索“產建與評價相結合”“主力區域建產與風險區域評價相結合”的產建模式,打開了油田穩產上產通道。截至9月5日,油砂山油田Ⅲ下層系擴邊區域已部署產能井50余口,累計新增建產面積達0.86平方千米。
油砂山油田位于柴達木盆地西部南區,是青海油田在上世紀50年代發現的一個老油田。受地質情況復雜、縱向非均質性差異大、中孔中高滲、地層異常超低壓等因素影響,產建難度大。對此,青海油田結合尕斯N1下盤Ⅳ、Ⅴ層系高效建產的經驗,大量收集尕斯區塊及油砂山Ⅳ、Ⅴ層系過路井井史資料,通過反復的精細地層對比及儲層二次解釋工作,摸清了油砂山油田Ⅲ下層系擴邊區域儲層厚度、發育情況、可建產面積及初步儲量情況。2018年底,部署產能井中1707-3、中1809井,實施補孔、壓裂措施后,投產效果高于預期,證實了油砂山油田Ⅲ下層系的擴邊潛力。
建產過程中,青海油田突出產建與評價相結合。以滾動擴邊的方式,通過對比認識到這個區域斷層走向及縱向切割位置,明確了建產的構造邊界。北擴井先后評價認識了多套層系生產潛力。
青海油田注重主力區域建產與風險區域評價相結合,在收獲主力區塊產建紅利的同時,進一步做大產能接替風險區“蛋糕”。在油砂山油田Ⅲ下主產區域以東700米部署東擴評價井中2303井。這口井投產8個月以來,單井日產一直保持在3噸左右。為確定產建接替建產面積,青海油田在中2303井以南利用老井中265-4井、中88-4井實施補孔、壓裂改造,措施后日產油及措施有效期均達到預期效果。由此確定了由南到北直線距離900米以上的有利建產區域,初步確定可建產面積0.8平方千米以上。
良好的擴邊增儲優勢助力油砂山油田老樹發新芽,年產量連續兩年超越歷史最高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