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中國工程院院士衣寶廉:大力發展氫能 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人民網北京4月12日電 (記者杜燕飛)“我國能源結構是‘貧油、少氣、富煤’,無論從碳達峰、碳中和的背景,還是從保證國家能源安全、減少對化石能源依賴的角度出發,我國都要發展石油和天然氣的替代能源?!比涨?,在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舉辦的首屆中國碳市場機制與綠氫評價高級培訓班上,中國氫能聯盟戰略委員會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衣寶廉表示,作為零碳能源,氫能是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之間過渡和轉換的橋梁。大力發展氫能,將有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在衣寶廉看來,氫能在我國能源轉型中的作用主要包括:實現大規模、高效可再生能源消納;在不同行業和地區間進行能量分配;充當能源緩沖載體,提高能源系統韌性;降低交通運輸過程中的碳排放;降低工業用能領域的碳排放;代替焦炭用于冶金工業降低碳排放;降低建筑采暖的碳排放。
談及我國氫能的制備途徑,衣寶廉表示,當前我國的氫能主要來源為工業副產氫回收及化石燃料制氫。其中,每年全國通過處理焦爐煤氣、合成氨、甲醇和氯堿等工業原料可得到副產氫近千萬噸,但工業副產氫普遍存在純度不高,需要進一步去除雜質的難點?!耙虼?,在低碳和能源轉型背景下,目前最值得去發展和期待的氫能制備途徑是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p>
衣寶廉介紹,目前可再生能源電解水技術主要高溫包括蒸汽電解、堿水電解和純水電解。就目前而言,純水電解是可以突破的方向。和堿水電解技術相比,純水電解綠色環保,可與風能和太陽能結合,產氣純度高、能耗低、電流密度高、設備占地面積小、不需要堿水電解的堿霧凈化設備。
氫能制備出來后如何進行儲運?“目前主要儲氫方式包括液態儲氫、高壓儲氫、金屬氫和化合物儲氫。其中液態儲氫和高壓儲氫最為常見,兩者各有利弊,可以互為補充?;衔飪鋭t是一種有前景的氫儲運方法。”衣寶廉說。
談及氫能應用途徑,衣寶廉認為,燃料電池汽車是氫能應用的突破口,要實現無補貼的燃料電池車商業化,必須大幅度降低燃料電池發動機的成本、氫氣成本和加氫站的建設成本。通過降低成本手段,率先開展對加氫站依賴度低的商用車商業化應用,然后同步加大加氫站建設密度,推動乘用車示范商業化發展。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